冰山的另一角 國企淪陷鋼貿放貸生意

在鋼貿融資鏈中,資金充裕的國企扮演起“二銀行”的放貸角色。只是在這個癲狂的游戲里,同一批鋼材往往被押給多家國企。直到現在,在許多上海倉庫里,鋼材都已經銹了,還沒搞清楚究竟應該屬于誰。而國企因這些鋼材而造成的壞賬,金額可能遠超銀行。

責任編輯:舒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在倉庫中堆放的鋼材,數以萬計,準確權屬難以清點。 (石言/東方IC/圖)

在鋼貿融資鏈中,資金充裕的國企扮演起“二銀行”的放貸角色。只是在這個癲狂的游戲里,同一批鋼材往往被押給多家國企。直到現在,在許多上海倉庫里,鋼材都已經銹了,還沒搞清楚究竟應該屬于誰。

“躺著賺錢”的邏輯

一轉手就有10%以上的息差。

為鋼貿商提供融資的,并非只有銀行。最近幾年,資金充裕的國企、上市公司都在鋼貿融資鏈上扮演起了“二銀行”的角色。

國企的先天優勢是能從銀行拿到低息貸款,一家分公司或子公司在一家銀行的授信高達30億到50億,貸款成本是5%左右的銀行利息,同期市場上的拆借利率在16%-22%不等,一轉手就有10%以上的息差。

在鋼貿圈里,以民營鋼貿商為主,但也有像中國五礦這樣的國字軍——這些大型國企的下屬子公司、分公司也在從事鋼貿業務,但他們往往意興闌珊。與其自己去賺辛苦錢,不如把貸款轉給民營鋼貿商,讓他們去做業務,自己坐收利息。

于是,極度渴求資金的鋼貿商與大型國企一拍即合。

在這種模式中,國有企業先幫助缺乏資金的鋼貿商支付貨款,鋼材放在第三方倉庫進行監管,一段時間后鋼貿商再通過加付一定的傭金費用或者利息費用償還資金后,以拿回鋼材貨權。

這種俗稱“托盤”的融資業務始于2008年底。當時“四萬億”財政刺激計劃多數投向“鐵工基&r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思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