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2012年度圖書】2012:我的閱讀筆記
隨著莫言的獲獎,無論在公眾中還是在評論家中,中國小說的怎么寫和怎么讀,中國當代文學的成敗得失,中國文學的世界性意義,中國人百年以來復雜經驗的如何記憶和如何表達,都重新成為了新問題,一切皆無定論,一切剛剛開始。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閻彬
純屬偶然,看到李銳的《張馬丁的第八天》時,正讀遠藤周作的《沉默》,某種程度上,兩位東方作家處理的是同一個主題:基督教在東方的遭遇。兩位作家各有各的絕望,對遠藤來說,他正好就抵達了沉默:人或許根本不知他們所信的是什么、不知神恩以何種方式降臨;而李銳,他并無遠藤那樣深厚的宗教背景,他停留在遠藤的開始之處:一種關于靈魂與救贖的遙遠敘事,風馬牛不相及而一定要相及地落在這片土地的人心中。李銳是意猶未盡的,“國族”終究是橫亙在那里,他其實有很多很多話要說——當然,我懷疑他能否說得出來。
李敬澤
《張馬丁的第八天》出版于2011年12月,這正好使它落到時間的縫隙里,有不知所終之勢。我們已經習慣于按年盤點一切,已經形成了相應的整理經驗、保存記憶的固定形式,有時形式決定內容,某些技術性因素決定了我們記住什么、記不住什么,比如,一本書出版在12月,算在這一年來不及,算在下一年卻又難以入賬,結果放在那里成了壞賬。但《張馬丁的第八天》其實是一部重要作品,王德威說:“李銳寫出了當代小說中最為驚心動魄的一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