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2012年度圖書【非虛構類】
致敬作品:金雁《倒轉“紅輪”》?!兜罐D“紅輪”》的作者在保守和激進左右互搏的問題的探討上,是極見功力的,它雖然如作者分析的,和中國的情況有質的區別。
責任編輯:劉小磊
致敬作品
金雁《倒轉“紅輪”》
北大出版社2012年3月
致敬理由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俄蘇革命都可謂中國革命的一面鏡子,它斷斷續續地影響了中國“五四”迄今的百年革命史。雖然“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的簡單命題大有可以再探討的余地,但中國從“五四”開始面臨的種種問題,毫無懸念地都能一一在俄蘇的革命史找到前因和參照物。
《倒轉“紅輪”》的作者在保守和激進左右互搏的問題的探討上,是極見功力的,它雖然如作者分析的,和中國的情況有質的區別(第254-258頁),但是,當我們讀到作者作為無解的結論轉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詰問:“沒有力量為了天上的面包而放棄地上的面包的,又該怎樣呢?”還是不由得想到魯迅的囈語:“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地獄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你們未來的黃金世界里,我不愿去。”
《倒轉“紅輪”》之前,幾乎所有研究者都對蘇聯的解體格外痛心,以為是歷史的逆轉。其實,這些研究者可能太過于感情投入了,是代替蘇聯人民選擇自己的道路。“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蘇聯之所以成為人類歷史上比較短命的社會主義大國,一定有其道理。仔細品味《倒轉“紅輪”》,金雁教授所描寫的那些蘇聯知識人,他們的奮斗,他們的抗爭,不就是為了這個目的嗎?
根據《倒轉“紅輪”》,蘇共不能算是現代意義上的政黨,無法將一個超級大國帶入現代,走向世界。蘇聯的體制更是鮮有可取之處。
將蘇共、蘇聯作為研究對象,真實描述一個黨、一個國家的興亡,或許能給人們以啟迪?!兜罐D“紅輪”》以近乎第三者的立場,為讀者呈現了一個很不一樣的蘇聯興亡史,一個特殊時代的知識人心靈史。
雖然對《倒轉“紅輪”》有難以說清的贊美和佩服,但我們還是不同意把《倒轉&l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