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眼里的年度好書·思想篇】時代與作家因素

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筆墨中的高貴氣質,無可企及,近乎失傳。熱愛自由,捍衛民主,推崇理性,強調經驗,排斥偏見,具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知識勇氣,同時又富含激情,揮灑著令人迷醉的人格及審美光華,簡而言之,一種具有貴族氣息的知識精英。

責任編輯:劉小磊

周澤雄(作家) (南方周末資料圖)

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馮棠譯,商務印書館,1992),正以枯木逢春之勢在中國讀者中傳播。我在重溫這部兩百年前的名著時,對法國大革命中的作家因素,有了更多感慨。托克維爾審視大革命前的知識界前輩時,被他們渦卷一切的文字力量驚呆了。在大革命爆發前,類似盧梭這樣的“作家控制了輿論的領導,一時間占據了在自由國家里通常由政黨領袖占有的位置”,遂致“每種公眾激情都喬裝成哲學;政治生活被強烈地推入文學之中”,大革命的慘烈與參與者旺盛的文學氣質,生成一種恐怖關聯。

當代法國社會學家雷蒙·布東在《知識分子為何不熱衷自由主義》(周暉譯,北京三聯,2012)一書中,順著托克維爾的指點,提供了新的認識。他發現,雖然盧梭的影響非常巨大,但“1789年,沒有一個人或者說幾乎沒有一個人讀過如《社會契約論》這般枯燥無味的作品”,這本書之所以令當時法國各地“大字不識的農民都處在對理性的迷狂狀態中&r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