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把脈】談文化,誰理你???
我們的聊天能力正在快速衰退中。我們聚會最常見的是吃飯喝酒、看電視、到KTV唱歌,這些形式都不需要跟別人聊天。人與人之間聊不起來,一部分源于文化生活的貧乏。在我們的社會中,碰到陌生人,談書談音樂會談美術展覽,誰理你???一不小心,話題就朝別人的隱私上走去。問人家的婚姻,問人家的小孩,問人家的工作甚至薪水領了多少。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李曉寧
表面上聚在一起,實質上沒有什么生命交流
十多年前,我在臺灣擔任過民進黨的“國際事務部主任”。當時政府中的蔣孝嚴“部長”,首開先例,會在外賓來訪的場合,同時邀請反對黨人士參加餐會。有一次,美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代表到臺灣訪問,我也獲邀擔任陪客。一大張長桌,坐在我左邊的是政府部門專員,右邊則是一個身材魁梧但個性內向的共和黨代表。我努力開啟了幾個政治話題,那個代表都只給我禮貌卻冷淡的響應。我只好問他來自哪一州,他回答:“印第安納州。”我很自然地順口說出:“啊,賴瑞·博德(Larry Bird)的家鄉。”他立刻眼睛一亮,“你知道博德?”
我講起博德當年在印第安納大學領軍和UCLA爭戰的往事,博德加入波士頓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