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科目反思(三)】數學的功能
在所有的中小學科目中,數學的改革是最艱巨的。美國數學教育犧牲了多數學生的數學能力,但沒有丟掉數學尖子;中國數學教育為“扁平化”,中下層提升,上層下壓。如果面對考試,中國學生是不會吃虧的。但是他們是照搬一個思路,不必思考也便無從鍛煉思維的靈活性。作為群體,他們的思路是單一的。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陳建宇
當下,數學被結結實實地捆綁在考試工具箱中。它的應用能力極其有限。成為應試工具后的數學教學日益喪失其開發思維的作用。在所有的中小學科目中,數學的改革是最艱巨的。
我所能想象到的數學教育的功能不外三項: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開發思維能力,選拔人才的重要工具。我打算在三個方向上比較中美兩國的數學教育。兩國的數學教育即使不是處在兩個極端上,至少也可以說是兩種典型。希望兩國間的差距可以激發我們的思考。
中美兩國數學教育差異
人們的通常印象是,中國學生的數學能力好,美國學生的數學能力差??傮w而言這種看法是不錯的,兩個材料可以證實。
其一是PISA的數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從2000年開始進行“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簡稱PISA)。目的是測評各國學生在完成和即將完成義務教育時(即15歲的學生),在閱讀、數學、科學方面的能力。2009年PISA擴大到65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上海市。統計結果是,各國學生數學平均分488。上海學生的數學平均600分,高居榜首。美國學生的數學平均分487,低于各國平均分,低于亞洲多數國家。
其二是美國TELT課題組對美國23名教師(被認為高于平均水平)數學水平的測定。其中一個題目是1/3/4÷1/2,“算法正確,答案完整”的只有9人(占43%),“算法正確,答案不完整”2人(9%),“不完整的算法,不確定、不完整的答案”4人(19%),“模糊地回憶算法,沒有答案”5人(24%),“錯誤的方法,沒有答案”1人(5%)。(引自馬立平,1999,55)兩個材料合起來,可以反映出美國學校數學教育的水平和學生數學的能力。
美國中小學的數學教育長期以來在美國國內受到批評。但因目睹中國數學教育的現狀,我看待美國的數學教育遠比美國人寬容。我以為,處在兩個極端上的中美數學教育互見短長,我們的問題甚至更嚴重。
美國的數學教育的特征是分化,它犧牲了多數學生的數學能力,卻并未犧牲尖子的數學能力。美國教育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