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農協縱橫談(四)】他們成功組織起來了山西永濟蒲韓鄉村社區的綜合農協實踐
綜合農協這種農村社會經濟組織方式,20世紀誕生于日本,并迅速在韓國和臺灣地區全面推廣。綜合農協的組織方式在中國大陸有沒有可能實行呢?在山西永濟市,有一個自1998年設立的農民合作組織,歷經15年,至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不輸于日韓臺的大陸本土的綜合農協。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陳建宇
綜合農協這種農村社會經濟組織方式,20世紀誕生于日本,并迅速在韓國和臺灣地區全面推廣。它依法設立、覆蓋全地域和全體農民,以金融、經營、社會、文化等綜合功能全面保障三農,使得農民組織及其組織保護下的農民成為合理共享市場利益的主體。無論風云變幻、政事更迭,該組織方式屹立百年不倒,且至今仍然擁有不斷推陳出新的改善能力。
綜合農協的組織方式在中國大陸有沒有可能實行呢?
我們發現,在山西永濟市,有一個自1998年設立的農民合作組織,歷經15年,至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不輸于日韓臺的大陸本土的綜合農協。
這就是山西運城地區永濟市的蒲韓鄉村社區。
土地入股,全面合作
它緣起于1998年在蒲州鎮寨子村建立的“科技服務中心”,2000年又建立了“婦女文化活動中心”,在當地黨政主要負責人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經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為社團,正式設立了“永濟市蒲州鎮農民協會”。2007年更名為“果品協會”。由于業務范圍超越蒲州,跨蒲州和韓陽兩個鄉鎮,所以,自取了“蒲韓鄉村社區”的名字。農民口頭禪還是稱其為“協會”。
這個協會根植于規模足夠大的農村社區——這是協會內部能形成長期可持續、循環式發展的基本條件。
協會橫跨蒲州、韓陽兩個鄉鎮共24個行政村和19個自然村,會員四千多戶,服務的農民群眾超過2.5萬人,占了兩鎮總人口的一半。
這個協會擁有經濟、社會、文化的綜合性功能——這是使得一個規?;纳鐣洕w成為生產、消費、分配、交換緊密聯系的有機體的根本舉措。
現在,蒲韓鄉村社區已經成為擁有大宗農產品運銷、有機農業種植和技術推廣、農資購買和消費品購銷、手工藝品生產與銷售、信用合作,以及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