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隨便”這個詞“日內瓦高級鐘表國際沙龍”高級在哪兒
除了宣講會,在日內瓦鐘表沙龍內,看不見的是每家品牌的“小黑屋”,那是經銷商、收藏家、VIP客戶與品牌見面的地方,他們在那里完成訂貨,這才是沙龍的重頭戲——品牌一年70%的訂單都來自于此。2013年的這場訂貨一度讓品牌們“非常緊張”。在這之前,他們在好伙伴中國市場遭遇了滑鐵盧。2013年1月25日,日內瓦鐘表沙龍落下帷幕,訂貨結果讓品牌們又昂起了頭。
責任編輯:袁蕾 朱曉佳 實習生 付必全 周鑫
“高端”、“不向公眾開放”、“邀請制”是日內瓦鐘表沙龍從創辦之始就定下的規矩。在這里, 展廳、宣講廳都是“看得見的世界”,而“看不見的世界”——每家品牌與大客戶見面的“小黑屋”,才是表展的重頭戲所在:品牌一年70%的訂單都來于此。
“很難說送禮的風氣什么時候回來,但一定會的。‘送禮’在中國人心中是根深蒂固的傳統。即便商務性的送禮呈現一時疲軟,但其它類型的送禮還會變相存在。一個富有的叔叔給他的晚輩送一塊勞力士手表作為結婚禮物,這不會消失吧?”——德國貝倫貝格銀行分析師約翰·蓋
年輕的制表師拉爾夫·諾爾的職業生涯有兩個光榮時刻:23歲時,他和另一位同事負責組裝了當時被稱為“世界上最復雜的腕表之一”——朗格的“Tourbograph”腕表;28歲時,他代表年輕一代制表師,參加2013年“日內瓦高級鐘表國際沙龍”(SIHH),向參觀者展示朗格機芯的組裝過程。“這可不是隨便誰都可以來看的。”諾爾嚴肅地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2013年1月21日起連續四天,距離日內瓦克瓦特蘭國際機場500米遠的日內瓦帕耳會議展覽中心,一年一度的日內瓦鐘表沙龍在此舉行。從外觀上看,它就是一個巨型倉庫,平淡無奇。
關起門來,是另一個世界。
參加沙龍的客人都是受邀而來,沒有邀請,即使掏錢也進不來。受邀客人有三類:經銷商、媒體和VIP(一般是頂級鐘表收藏家和品牌的合作伙伴)。這個群體有1.25萬人。
品牌也不是隨便就能來參加,能來的品牌都是世界鐘表圈的“頂級陣容”: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朗格(A.Lange & Sohne)、愛彼(Audemars Piguet)、卡地亞(Cartier)、伯爵(Piaget)、羅杰杜彼(Roger Dubuis)等,這些品牌的2013年新款,大部分會在這個沙龍首發。
3萬平米的會展中心,最大的面積給了大堂。柔黃的燈光從四面八方投射下來,沙發和圓桌松散擺放其中,人們輕言細語地穿過,你很難注意到燈光旁邊密密麻麻的攝像頭。大堂一側,一場名為《藝術·手工·設計》的向時間、傳統手工藝致敬的展覽正在舉行。意大利知名設計師亞歷山德·羅門迪尼以數字0至12為靈感,設計了13件作品。“0”是一塊錫箔紙板制成的機器人,“4”是一座木質的中式寶塔。
品牌的展廳一格一格分立大堂兩側。展廳與大堂之間隔著一段走廊。
展示方式各異:萬寶龍(Montblanc)展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