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

不吃嗟來之食,不可不勞而獲,留存在中國民間久遠樸素口口相傳的道理,現今都弱似煙縷,最后可能僅存下了“不偷不搶”,這或者成了我們還可以持守的最后尺度?有人告訴我:自己過去總是憤憤不平,現在明白了,不要去爭取那些爭取不到的東西。我說,你可以選擇不做,但是有人去努力了,也許后面就會有改變。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周鑫 付必全

他們給我講了一次有趣的課上場景:

一老師:這次作業要求不少于2000字。

眾學生求饒:老師,老師,就800吧800吧。

老師:那1500,不能再少。

眾學生歡騰:成交。

這里有歡樂的成分,在沉悶無聊里穿插一點歡樂。但是,只抽出這么一段來聽,實在很像菜市場和交易所。類似的場面我的課上也有過,一陣討價還價,他們想獲得多一點的自由空間,或者說他們盼老師把一切作業考試統統都免了最好。

我們擅長靈活,不過于堅持,靈活太多了以后,執意的堅持就被眾多人側目,被認為反常。

大學生村官任建宇因轉發微博被勞教。關押期間,第一次見到老父親,他哭著說的是:“爸爸,這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我不偷不搶,最多二十年就會平反。”這個年輕人連續接受了16年的教育,他的生命已經幾乎被“學習”占去了四分之一,在無辜和恐懼下他能信守的最后底線是“不偷不搶”。據說15個月的勞教,已經讓這個正常青年“既充滿希望,又驚魂未定,將信將疑(南方周末2012年10月18日《重慶“不正常”青年》)。

有學生看了這期報紙,調侃另一個學生說:看見沒,別手賤,亂轉微博,你轉得爽了,爽進去了吧,最后。

最后,大家都挺正常,自我感覺正享受著自由,正常的活著最后難免不都活出了精明剔透,所謂的“難得糊涂”??赡苷俏覀兇蠹乙黄?,不斷把身邊偶然冒出來的正常青年看成不正常青年。大家都在自我暗示:適應現實吧,反正你扛不過它。大家都不輕易去堅持什么,誰一直堅持,必然滑向“不正常”。

不吃嗟來之食,不可不勞而獲,留存在中國民間久遠樸素口口相傳的道理,現今都弱似煙縷,最后可能僅存下了“不偷不搶”,這或者成了我們還可以持守的最后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