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怎么拍也沒人看”的時代過去了 嘗點新鮮的臺灣電影
2008年《海角七號》的票房奇跡,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真能重新激活臺灣電影業?《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2011年在香港上映,票房超過了周星馳的《功夫》,刷新了票房最高值。臺灣導演鈕承澤的合拍片《LOVE》2012年上映,票房“雙破億”——既破了人民幣,又破了新臺幣。小清新、本土片、合拍片,儼然已成了臺灣電影的三駕馬車。
責任編輯:李宏宇 實習生 周鑫 付必全 閻彬
《大尾·鱸鰻》以閩南語諧音戳中臺灣觀眾笑點,票房收入4億新臺幣。“在地化”,是臺灣票房在“小清新”之外的另一出路。
金馬獎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在臺北的影院本想買一張《西游·降魔傳》,售票員卻動作嫻熟地遞給他一張《大尾·鱸鰻》。
就在導演張榮吉帶著“小清新”電影《逆光飛翔》參加第37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的時候,大玩閩南語藝術的本土片《大尾·鱸鰻》正在臺灣票房大賣。影片2013年2月上線,票房一共4億多臺幣,趕上了《海角七號》。
2008年《海角七號》的票房奇跡,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真能重新激活臺灣電影業?《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2011年在香港上映,票房超過了周星馳的《功夫》,刷新了票房最高值。臺灣導演鈕承澤的合拍片《LOVE》2012年上映,票房“雙破億”——既破了人民幣,又破了新臺幣。
小清新、本土片、合拍片,儼然已成了臺灣電影的三駕馬車。
“小清新”爛了大街
盲人鋼琴家黃裕翔第一次演電影,在電影《逆光飛翔》里演他自己。2012年,這部電影代表臺灣沖擊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黃裕翔則在第七屆亞洲電影大獎中被提名最佳新人獎。
電影上映,黃裕翔走在路上,不斷被人認出來——甚至在香港和韓國。他挺高興,有段時間他孤單怕了:剛讀大學那陣,他一個人沒法去吃飯,因為找不到路;他想交朋友,卻根本沒人知道怎么和盲人相處。
盡管從小就因為鋼琴得獎,但黃裕翔總怕被人說“同情獎”。他摸到琴就高興——就像他摸到車就高興一樣,他只需伸手摸一把車身,就能說出車型,“像《聽風者》里的梁朝偉一樣厲害”,只是遺憾不能開車。
因為看不見,演自己都難。張榮吉想讓黃裕翔表達“沮喪”,黃裕翔笑;張榮吉說嘴角再向下一點,黃裕翔還是笑;張榮吉說你不要笑哇,黃裕翔笑著說:“我沒有笑啊。”因為沒見過,怎樣是笑,怎樣是沮喪,黃裕翔把握不來。但面對觀眾,他就必須“有表情”。
這是電影里真實的部分。虛構的部分是一個懷著舞蹈夢卻家庭不幸的女孩。張榮吉把虛實捏在一起,講青年男女相互取暖的“勵志小清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