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石宗源

回顧石宗源主政一方的歲月,他在兩個關鍵之處突破了既有模式:處理敏感群體性事件和地方發展之路。相較于前者備受民間贊譽,后者至今在地方上受到爭議。處理甕安事件時,石宗源一方面擔心事情處理不好,另一方面又擔心對官員批評過度,觸動官場,會在同僚中授人以柄。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石宗源在基層調研時給當地群眾點煙?;蛟S是因為自己是苦孩子出身,從基層一步步上來的,石宗源待人和善,沒有架子,這是許多人接觸他后的共同印象。 (南方周末特約攝影記者 白熒/圖)

石宗源個性很強,對個人原則決不放棄。這在甘肅、北京和貴州,都是熟悉石宗源者的共識。

處理甕安事件時,石宗源一方面擔心事情處理不好,另一方面又擔心對官員批評過度,觸動官場,會在同僚中授人以柄。

政聲人去后。當石宗源于2013年3月28日凌晨4時因病在北京逝世的消息傳出,對這位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人們更多記住了他原中共貴州省委書記的身份。

這多半要歸因于2008年發生在奧運會前、震動中外的甕安事件。當時,石宗源第一時間親赴現場,三次向當地民眾道歉,摒棄高壓和封鎖的慣常維穩思維,對整個事件的處置為輿論所稱道。

自此,石宗源以開明之姿態被人們銘記,但在貴州地方政壇,他的標簽卻是“另類”二字。究其原因,在于石宗源罕見地推行“保住青山綠水”的政績觀,抑制了地方發展的GDP沖動。這一做法,在以“欠發達、欠開發”為基本省情的貴州,并不為一些地方干部所認同。

2010年8月,石宗源與時任貴州省長林樹森雙雙去職。兩年半后,他因肺癌溘然長逝,終年66歲?;仡櫴谠粗髡环降臍q月,他在兩個關鍵之處突破了既有模式:處理敏感群體性事件和地方發展之路。相較于前者備受民間贊譽,后者至今在地方上受到爭議。

對個人原則決不放棄

“老石這個人,如今是很難得的。”

石宗源去世時,民間最多的悼念聲來自甘肅。那里是他事實上的故鄉,他日后的經歷無不帶有甘肅的印跡。在官方履歷上,石宗源生于1946年7月,祖籍河北保定。沒有提到的是,他9歲就到了甘肅生活。

石宗源后來對友人回憶,他實則幼時生活在四川雅安,在弟兄5人中排行老大。那時家境不好,小小年紀還要給家里撿拾煤渣。后來父母養不動太多子女,他在9歲那年就投奔了在蘭州的舅舅。此后在甘肅,石宗源求學、工作、成家、入仕,一待就是四十多年。

18歲那年,石宗源考入了西北民族學院(今西北民族大學)政治系,畢業后就在甘肅和政縣委黨校教書。那時的縣黨校并不如現在正規,石宗源只是偶爾培訓一下鄉村干部。他的工作能力和口碑在當地都很好,又是當時少有的大學生,以至1981年他在沒有組織提名的情況下,被當地幾名人大代表聯名舉薦為副縣長。

甘肅電視臺都市頻道總監馬進祥是石宗源的至交好友。兩人同為西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