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切:把我比做魯迅?我同意 庫切在中國的惟一訪問
庫切所有的作品都與“人能否逃避歷史”和“無可逃避的孤獨”有關。2003年,庫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在人類反對野蠻愚昧的歷史中,庫切通過寫作表達了對脆弱個人斗爭經驗的堅定支持?!?/blockquote>責任編輯:李宏宇 袁蕾 朱曉佳 實習生 付必全 閻彬
庫切沉默寡言,在北京15分鐘的演講中,他直言諾貝爾獎“理想主義”評選標準的局限性;但在朋友家的閑談中,他真正好奇的,是普通中國人的生活:父輩有沒有參加過“文革”?中國的性別比例如何?
庫切所有的作品都與“人能否逃避歷史”和“無可逃避的孤獨”有關。在他的代表作《恥》中,這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
小說中因風流韻事而東窗事發的教授盧里拒不悔過,他無法忍受那種“當眾認罪,自我批評”的氛圍,寧愿回到鄉下。
2003年,庫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在人類反對野蠻愚昧的歷史中,庫切通過寫作表達了對脆弱個人斗爭經驗的堅定支持。”庫切不接受媒體采訪是出了名的,在庫切啟程來華之前,南方周末記者收到了庫切的書面回答,這是庫切此次中國之行接受的惟一采訪。
這是一份“別開生面”的答記者問,十八個問題中,有六個問題沒有回答,不回答的問題包括:“對你最激烈的批評來自你的祖國的讀者和批評家,在你寫作和發表前,是否有過猶豫和擔心”,以及“開普敦社交界的女主人們都說:若是請庫切出席晚宴,他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黑洞,可以把整個房間的生氣都給吞下去。真的是這樣,還是謠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