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活在心靈中的“希望”

一個人心死了,但肉體仍然可以茍活。誰如果善于自我勸解,學會“難得糊涂”,不去理睬什么精神、心靈、自由、尊嚴,那么,即便人生像果戈理《死魂靈》中的主人公那樣庸俗、淺薄、蠅營狗茍、鼠目寸光,也照樣可以覺得自己活得很滋潤、很幸福。他們所不知道的是,死魂靈不是靈魂,而根本就是沒有靈魂,真正的希望是不可能駐存在死靈魂里的。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李曉寧

不去理睬什么精神、心靈、自由、尊嚴,也可以自我感覺很幸福?

中國人說“哀莫大于心死”,在美國心理學家施奈德(C.R.Snyder)的《希望的心理學》中,有個類似的說法叫“心理死亡”(psychological death)。其實在這兩個說法中,死去的都不是“心”,而是希望。希望是存在于心靈或靈魂中的東西,一個人沒有自由的心靈,便不可能真正擁有屬于自己的希望。

施奈德把“心理死亡”定義為這樣一種狀態:由目標導向的思維衰退,直到像植物般冷漠的程度。他寫道:“一個人心理死亡的時候,他處于一種對人生目標冷漠、麻痹的精神狀態。兒童和成年人都有某種希望的念想,希望的死亡是一步一步地發散出來的。它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