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抽查:“不做假賬”面前的“運動”
在資本圈里,人們將此次圍繞著IPO的系列核查稱為“運動”,這次運動很可能前無古人,也后無來者。但IPO何時開閘,依然沒有答案。在數百家發起IPO沖刺的企業中,被抽中者在焦慮不安,躲過審查者開始提前慶祝,而那些倒在IPO之旅終點的企業,眼下正積極尋找著新出路。
責任編輯:舒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石曉霞
IPO自查階段已經結束,30家企業被證監會抽查。
在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工作小組辦公地正對面就是學院的標志性建筑“公正柱”雕塑,以及前總理朱镕基的著名題詞“不做假賬”。
在資本圈里,人們將此次圍繞著IPO的系列核查稱為“運動”,這次運動很可能前無古人,也后無來者。但IPO何時開閘,依然沒有答案。
史上最大、最嚴一波IPO在審企業的財務審查開始了。
地處上海市郊青浦,距離市中心二十余公里的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這時成了資本市場的揪心之地:從2013年4月10日起,30家“中獎”的IPO在審企業,在這里接受中國證監會、證監局、交易所和會計師事務所專業人士組成的工作組專項核查。
從2012年年底證監會要求擬上市企業財務自查起,在資本圈里,人們將此次IPO系列核查稱為“運動”,至于“運動”是否會成為慣例、IPO何時開閘回歸常態,或許都要等“運動”結束才能見分曉。
不過,對于項目不幸“中標”的保薦代理人林翔(化名)來說,雖然經歷了三個月沒日沒夜沒周末的核查準備,但此時等待的滋味更為煎熬。
“很焦慮,急得滿嘴泡。”林翔說。剛剛40歲的林翔看上去與其在證監會網站上公示照片有明顯變化:皺紋多了,頭發少了。“那是5年前的照片,這兩年‘折舊’得很快。”
煎熬的“運動”
在朱镕基題寫的“不做假賬”面前,希望核查人員能夠克己慎行。
2013年4月3日,中國證監會在三十多家中外媒體記者的現場見證中,從提交自查工作報告的610家企業,抽取了30家企業,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分別為7家、13家、10家,分別涉及14家券商。
直至被告知“中獎“為止,林翔的心底還有諸多問號。
“為什么要將被抽查的擬發行企業的核查底稿先運送到上海國家會計學院,而不是直接進入企業?”這不僅是外界的疑惑,連保代們也沒想通。
按照核查安排,被抽中的30家IPO申報企業需要分兩批先后將擬發行企業的核查底稿運送至上海國家會計學院。證監會抽調了會計行業的部分專業人士來幫助核查這些底稿,來自天健、立信等會計所以及證監局、交易所等機構的105名人員組成的15個抽查小組,將對材料進行審核。
審核之前,核查人員還提前抵達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進行了兩到三天的針對性培訓。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針對會計報表的“十二項粉飾或操縱利潤情形等技術性要求的強化”,要求現場核查人員在初步檢查底稿之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