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譯者言】享受孤獨
我深知,不論是讀書、研究,還是寫作、翻譯,都是冷板凳坐出來的,而不是前呼后擁擁出來的,上躥下跳跳出來的,東奔西跑跑出來的,隨波逐流流出來的,反復翻炒炒出來的。這是我致力于學術凡三十年的切身感悟,說白了其實是再平凡不過的常識。
責任編輯:劉小磊
自2011年9月8日開始筆譯,到2012年5月30日從頭到尾看完譯稿,為移譯馬赫的《力學及其發展的批判歷史概論》和“中譯者附錄”——主要是《能量守恒原理的歷史和根源》,前后持續了整整八個月。其間,除了撰寫一點零散的文章和從事一些必要的學術活動外,我幾乎投入了全部時間和全副精力,基本上是在與外界隔絕和自我封閉的狀況下工作的。我深知,不論是讀書、研究,還是寫作、翻譯,都是冷板凳坐出來的,而不是前呼后擁擁出來的,上躥下跳跳出來的,東奔西跑跑出來的,隨波逐流流出來的,反復翻炒炒出來的。這是我致力于學術凡三十年的切身感悟,說白了其實是再平凡不過的常識。
常言道,人最怕寂寞或孤獨,特別是年紀大的人。打量一下四圍,這的確是一個千真萬確的事實。在闊別衣食匱乏、在物質相對充裕的年代,耐不住孤獨的主要原因大概是無遠大理想,無高尚追求,無生命依歸,無精神寄托,在生活中找不到生活的意義,在生命中找不到生命的價值,從而無所事事、百無聊賴。我曾在數年前給友人的郵件中表明,對于研究人(而非市場人)而言,不僅不會出現這種心靈空虛、茫然無措的孤獨,而且積極意義上的孤獨是求之不得的:孤獨使他可以自由思考和自我反省,使他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