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張元勛教授

張元勛教授走了。我想起了那個不知名的女孩折來的那枝小小的白花。它曾經是有生命的,是那么的真實,不帶一點虛偽和應付,勝過所有的花圈和挽聯。我不知道那個女孩的名字,張師也未必知道,她也未必受過張師的教誨。但她又何嘗不是張師的知音!天涯又何處沒有張師的知音!

責任編輯:朱強 劉小磊 朱又可 實習生 付必全

2005年7月,張元勛與眾弟子游曲阜周公廟。 (李巖峰?供圖/圖)

2013年4月12日中午,忽接金杰短信,張元勛教授走了。

他走得如此突然,但事后想來早有預兆。早在二十多天前,3月22日,我短信賀他喜得貴孫的時候,他竟回復:

百姓之子生在草芥平民之家,一生拮據,仰人鼻息,我們能給孩子準備何種優裕?無有也!望之襁褓之中,吾甚凄然也!

我因替他高興,接連用短信給他開了一些玩笑,“碩士之子,名士之孫,尚稱草芥,我等寒門,可有出路乎?”“望之凄然云云,喜極而泣也,所謂喜淚縱橫,不知所云!”

然而隔了整整一天,他才給我回復,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

昨日一日,家中人眾輻輳,蓋裝修工三人、學生五人在焉,工者零修室內原裝諸開裂處,學生為幫你師母為我褥瘡清洗換藥。于此之間正與足下短信往還,故應答失次,最后非其時而畢!今日再翻閱,以不知所云之句最佳!此諸葛之名句也!深沉痛切,情可動人!然劉阿斗無動于衷而蜀漢亡!來者不肖,子孫滿堂又如何?故,陳涉曰:帝王將相,寧有種乎?即言此!足下少時生活困頓,我于系偶聞諸末論,心憫而不能申也!足下于四年潦倒歷練中,置系內諸小人之鄙夷若獸囂梟鳴焉,我行我素,乃至今日之成就!孔子曰:“吾少也賤!”此之謂也!關于貧賤,孔子之一生都諄諄于口,未嘗輟其論,一部《論語》可挑出三分之一的篇幅論之,夫子不忘己非名門貴胄,但他有曲肱而枕之的自豪情結!足下與我,豈非儒家之忠徒乎!

他此后又問一詩友的父親現居何職。我回得很快,“應為裸退!”

萬萬沒有想到,這就是恩師與我最后的對話,也是我們師生21年交往的回顧和總結!

天涯何處無知音

次日趕回曲阜。人間四月天,正是曲阜師大校園里姹紫嫣紅,一年中最美的時節。方近樓前,便見張師門口斜放著一枝白色的櫻花。這一枝小小的白花,花瓣低垂,幾近枯萎,和旁邊堆放的花圈相比,大相徑庭,但毫不遜色。師母后來忍淚說,這是中文系一位不認識的女生,聞訊后從校園里的樹上折下送來的。她曾經相約,等張老師好了,推他去看滿園的鮮花。

一生憤世嫉俗卻又滿腔熱情、摯愛學生的張師再也看不到這些鮮花。遺像中的他,依舊白發戟立,目光灼灼,似乎一開口,又會發出慷慨羽聲。遺像兩邊掛著我清晨擬寫的挽聯:

就道紅樓,長詩驚風雨,千磨萬折,何嘗零落英雄膽;

弘道杏壇,壯文傳天地,九歌十辨,不曾拘束名士魂。

“就道”和“弘道”,語出《論語》,后來成為曲師大著名的一個典故:約1995年,學校新圖書館落成,大門處有一牌坊,須兩面題字。應題何字,一幫領導和教授爭論得不可開交。所提的“方案”是:牌坊正面刻“改革開放”,背面刻“創新求實”,還有主張刻“書城”“書海”等等。張師一開口,便語驚四座,建議進門題“就道”,出門題“弘道”。至今這幾個字,還銘刻在那里。他少年負笈北大,為《紅樓》編委,因與人合著長詩《是時候了》,攪起驚天風雨,惹下彌天大禍,身陷囹圄8年,驅逐流放14年,然“雖為叛徒所鬻,為鷹犬置于刀俎,遍體鱗傷,一身清白,不曾為犬,不曾賣友”,堪稱英雄;后來執教曲師,狂狷豪邁,不媚流俗,開口嬉笑怒罵,行文汪洋恣肆,多有著述,《九歌十辨》嘉惠學林,的是名士。

師母見我在靈前默立,含淚前來,我便強忍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