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縣設市,16年后再潮涌 標準早過時,百縣爭名分,國家未開閘
神木縣做夢都想擁有一個新的“名分”——神木市。這個中國第一產煤大縣,近年因推行全民免費醫療而享譽全國。它對于“名分”的渴求,也只是中國上百個縣城的一角縮影。撤縣設市熱潮再度洶涌而來,國家尚未開閘,百余縣已在各出奇招。如今會否重蹈16年前覆轍,國家尚未祭出對策。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方芳 賴園林玢 王悅
自1997年至今,各省提出撤縣設市(區)要求、未獲批復的縣數量。南方周末實習生賴園林玢、王悅根據公開資料整理,或有遺漏。
撤縣設市熱潮再度洶涌而來,國家尚未開閘,百余縣已在各出奇招。如今會否重蹈16年前覆轍,國家尚未祭出對策。
十六年后,再起熱潮
神木縣做夢都想擁有一個新的“名分”——神木市。正如該縣縣委書記雷正西在給南方周末記者的回函中說,自上世紀90年代啟動撤縣改市工作以來,“在這二十多年里,神木廣大干部群眾一直期盼著能夠撤縣設市,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市民’”。
這個中國第一產煤大縣,近年因推行全民免費醫療而享譽全國。它對于“名分”的渴求,也只是中國上百個縣城的一角縮影。
據南方周末記者根據公開的官方信息統計,自1997年開始,包括神木,陜西省就有21個縣提出撤縣設市(區)。如果放之全國,至少有138個縣(地區、盟)明確提出改頭換面的設想。
而近兩年,挾城鎮化之名義,這場熱潮被媒體形容如“不斷升溫的高壓鍋”,洶涌而來。只需簡單地搜索,就可看到不少地方正在編制規劃、成立課題組、上報省級,渲染氣氛,力圖由“縣”變成“市”。
這股潮流在中部、西部欠發達地區最為顯著。如云南、貴州、廣西、安徽,乃至最西邊的新疆,大部分地方都是在2011年之后提出的申請。
實際上,這口“壓力鍋”壓抑已久。1997年,國務院暫停了實施十一年多的撤縣設市政策。原因在于,當時許多地方盲目追求“縣改市”,造成縣級市市區農村人口比重過大,城郊比例失調,城鄉概念模糊等“假性城市化”問題。
而諸如神木縣這樣的明星縣,也未能搭上撤縣設市的末班車。
在這1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