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地”之謎
“飛地”,往往是指相對發達地區在欠發達地區設立工業園,將企業成批遷移過去,產生的GDP、稅收等兩地分成共享??雌饋?,這就像是“飛”到那里的一塊土地。越來越多的地方希望“飛地”成為新的經濟引擎。不過,土地要“飛”出省,還面臨著各種挑戰。而“飛地”能否帶來經濟轉型升級,更是個未知數。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石曉霞 張明萌
“飛地”,往往是指相對發達地區在欠發達地區設立工業園,將企業成批遷移過去,產生的GDP、稅收等兩地分成共享??雌饋?,這就像是“飛”到那里的一塊土地。
有項目的地方沒土地,有土地的地方沒項目,這樣的現實讓土地開始“飛”了起來。
在GDP全國排名最前面的廣東與江蘇,“飛地”遍地開花。越來越多的地方希望“飛地”成為新的經濟引擎。
不過,土地要“飛”出省,還面臨著各種挑戰。而“飛地”能否帶來經濟轉型升級,更是個未知數。
“飛地”,正在成為地方經濟的秘密“武器”。
所謂“飛地經濟”是指,以工業園區為載體,經濟相對發達地區整批輸出項目,欠發達地區提供土地,雙方合作開發,共享園區的稅收、GDP等??雌饋?,這個園區就像從相對發達地區“飛”到欠發達地區的一塊土地。
最新的行動者是安徽。近日,安徽省發改委皖江辦下發文件,明確提出皖江示范區將以“飛地經濟”為橋梁,,探索區域協作與利益共享機制。
在更早之前,2010年底,安徽就曾提出在皖江示范區開發園中劃出一塊區域,將“凈地”交給江浙滬政府來建設,雙方按比例共享利益。
安徽希望通過“飛地”,來承接產業轉移,拉動經濟。
而在GDP全國排名最前列的廣東與江蘇,“飛地”更是早已遍地開花。
土地究竟是怎么“飛”起來的?有哪些方式,又經歷了怎樣的演變?
沒有地,只能“飛”
福州市平潭縣是國內最早嘗試“飛地經濟”的地區之一,這個離臺灣最近的縣由126個島嶼組成。
2002年,平潭縣因為沒有土地,眼看到手的二十多個項目就要飛了,而隔海相望的金山工業園,卻招不來項目,近千畝的土地只能“曬太陽”。
于是,平潭縣就向福州市委、市政府申請在金山工業區建一個“飛地”工業園。市里大力支持,還專門出臺政策,明確稅收留成和GDP統計歸屬:福州市的原則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