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叔金宇澄其人
已經60歲的金宇澄,在人生記憶最豐富的年齡,回憶他的情感,記錄他和朋友們的人生,還有他生活過的城市,把這些時光和記憶,忠實地記錄在了《繁花》里?!妒斋@》執行主編程永新稱,“如果說《繁花》有什么野心的話,就是它建立了一座與南方有關,與城市有關的人情世態的博物館?!?/blockquote>責任編輯:李宏宇 袁蕾 朱曉佳 實習生 周鑫 付必全
金宇澄全家福。父親出生在富商家庭,后來參加革命,上海解放后成為公務員。和大部分中國人一樣,好日子沒過多久。
“從中國文學史和當代文學史的經驗來看,我們對農村的經驗往往大于城市的經驗。如果說《繁花》有什么野心的話,就是它建立了一座與南方有關,與城市有關的人情世態的博物館。”
——《收獲》執行主編程永新“老爺叔,不要吊我胃口”
如果不是偶爾上了“弄堂網”,金宇澄不會再寫小說。
“獨上閣樓,最好是夜里,過去的味道,梁朝偉《阿飛正傳》結尾的樣子,電燈下面數鈔票,數好放進西裝內袋,再數一沓,清爽放入口袋,再摸出一副撲克牌細看,再摸出一副來……然后是梳頭,三七分頭,對鏡子細細梳好,全身筆挺,透出骨頭里的懶散。最后。關燈。這個片段是最上海的,最閣樓。”
2011年5月10日中午12點,金宇澄在剛注冊的上海弄堂網文字域論壇里,化名“獨上閣樓”發了帖子。弄堂網是上海作家陳村的朋友“老皮皮”創辦的,一個懷念老上海生活的網站。
他只是隨意發帖,用上海話寫些自己親歷目睹的人和事,偶爾還對上海的舊城改造提些意見。每個帖子都得到了網友的積極回應,叫他“爺叔”、“老克臘”,催他接著講古。
以前一直悶頭寫作的金宇澄有了從未有過的新奇感和刺激感。“我每天早上起床后,隨手寫一段就發帖,讀者不知道作者是誰,作者也不知道讀者是誰,怎么好看有趣怎么寫,這樣的互動卻很有意思。”
三天后,金宇澄寫到1980年代上海露天菜場,一個賣螃蟹的風流老板陶陶的故事。突然有了寫作快感:“寫得欲罷不能,實在是奇怪跟煩惱,希望快點結束。”這段故事,最后也是小說人物陶陶的原型,是一位與金宇澄一起下鄉的老知青,據說因為吸毒,到處借錢,最后生死不明。
網上寫到一萬字,金宇澄突然意識到“這已是一個長篇小說的框架”,才警惕起來,做小說結構,從純粹的上海方言,逐漸轉為全國讀者看得懂的“上海官話”。
阿寶、膩先生、梅瑞,人物一個接一個地現身,每日更新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夏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