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我的信仰是愛
目前無論是哪一個國家的人中,死于非命者最大的原因,不是事故,而是憂郁癥讓他們選擇走上死亡之路。真的沒辦法幫助他們嗎?有,但他們不好意思要。吃太多、吃太少的、不想再活的人,他們的困惑在哪里?我當然只能猜一猜。他們缺少愛吧。愛是兩面的,人給的和人接受的。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里克·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的理論,愛會擴大一個人的世界,愛是一種藝術。我們不一定要等愛來,我們應該學著對人表示愛。歌德說得對,能夠愛,這就是幸福。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周鑫 付必全
顧彬(Wolfgang Kubin),德國詩人、作家、翻譯家、漢學家。
我是保守的,我保護傳統,我看《論語》,看《圣經》。我的信仰是愛,是仁與義,不是抱怨,也不是仇恨。請問,我錯了嗎?
民主德國女作家克麗絲塔·伍爾芙Christa Wolf(1929-2011)在她的中篇小說《回憶克麗絲塔·T》(1968)中,讓女主人公回答這樣的一個問題:“對你來說生活中最寶貴的是什么呢?”她說:“良心與幻想。”不過,這兩個價值都沒有幫她的忙,她還是自殺去了。
目前無論是哪一個國家的人中,死于非命者最大的原因,不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夏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