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評論】在災難中成熟
在火熱的救災熱情的背后,災區出現了忙亂和擁堵。有人說,在應急救援中,如果政府和軍隊力量是心臟與主動脈,民間組織是血庫,協調性組織就是靜脈,志愿者就是生命之血。只有這些力量都聯動成生命機體,才能平衡有力、長效運轉。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或是個人,都需要在災難中學習和成熟。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汶川大地震5年后,一場7.0級的地震再次降臨四川。經歷了汶川和青海玉樹的大地震,無論是政府、民間志愿者,還是媒體輿論,此次的反應都比以往快了很多。幾乎是在震后的第一時間,各方面都迅速投入了救災。
然而在火熱的救災熱情的背后,災區出現了忙亂和擁堵。由于各地社會車輛的蜂擁而至,通往蘆山等災區的道路出現了嚴重擁堵,甚至影響運送傷員車輛。目前災區已實行交通管制,所有社會車輛一律不得自行前往災區。國務院也在震后第二天發布通知,要求單位團體未經批準暫不進災區。
災區有些忙,在輿論場上,各路意見領袖也“忙”得不可開交。在微博上,幾乎什么聲音都有,都爭著對前方的救災品頭論足,或提供各種信息,意見沖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