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話,零風險
責任編輯:史哲、戴志勇、蔡軍劍
回應2013年3月28日《南方周末》自由談文章《講真話,有人聽》:
巴金說過:“不存在風險的真話,是沒有社會價值的。”暗自揣想:老先生經歷過若干次運動,才有此慘痛之語。再看作家梁曉聲寫自己擔任5年政協委員、10年人大代表的經歷:“我的話帶刺,不那么中聽。我拍過桌子,甚至罵過娘,甚至與我們民盟的領導也針鋒相對地辯論過。在兩會上沉默寡言,還莫如干脆不當,在家中睡覺養生”——看來,說真話的風險已經有所降低。有人一度因說真話而慘遭迫害,也有人因說假話而飛黃騰達。那是特定的社會環境造成的。
近年來,中央提倡講真話,這不僅是文風方面的要求,也是作風方面的要求。對假話的默認、肯定,就是對真話的打擊、踐踏。我們要容納眾說,至少能容忍眾說,包括各種理論與個別問題的各種歧見。不能動輒戴帽子、打棍子,使言者患得患失、心有余悸;相反,要褒獎和重用說真話者,讓公眾知道講真話不但“零風險”,而且有收益。長此以往,文風正了,作風優了,社會風氣也就會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