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示讀者以大信(5)
讀完《南方報業之路》,不由想到一個奇怪的問題: 假如中國沒有南方報業,會怎么樣?
示讀者以大信
讀完《南方報業之路》,不由想到一個奇怪的問題: 假如中國沒有南方報業,會怎么樣?
老實說,對經歷了坎坷,也經歷了輝煌的南方報業,這60年是截然不同的。粗略做一個分期的話,前面的40年,倘若沒有南方報業,還不太要緊;但是后面這20年,假如沒有了南方報業,中國的改革事業,中國的民主進程,中國的媒體發展,都會有或大或小、極為醒目的留白!
影響無遠弗屆,讀者信任之殷
南方報業的影響力之無遠弗屆,讀者對南方報業的信任之殷,這可不是我的信口開河。
2001年,教育部組織百萬大學生參與投票的“新世紀中國大學生就業首選企業”調查中,南方報業躋身50強,是惟一上榜的報業集團;2008年,中國傳媒大學等單位主辦的一個評選活動,《南方周末》被評為中國最具品牌的報紙;而以“辦最好的報紙”為己任的《南方都市報》,則在2006、2007年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發布的全國晚報都市類報紙競爭力檢測結果中,連著兩年名列綜合競爭力第一名;《21世紀經濟報道》則是中國最大的商業報紙媒體,《南方人物周刊》誕生一年便擁有36萬的訂戶,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成長性的媒體;而南方報系的“母親”《南方日報》也在全國地方黨報中活力十足,擁有“要做中國主流政經媒體的標桿”的底氣……
醞釀這篇文章的時候,國內相繼發生了多起惡性事件: 上海的“釣魚執法”事件、煤礦瓦斯爆炸導致108名礦工瞬間殞命的事件、成都婦女唐福珍為了抵抗強制拆遷自焚而死的事件……每到這樣的時候,不少讀者就會習慣性地去找《南方周末》或是《南方都市報》,要聽一聽“南方”的聲音。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讀者對“南方”的信任也是日積月累才相知不疑的。
可以有不說出來的真話,但不可以說假話
《南方日報》有一句非常響亮的口號,“高度決定影響力”,這解釋了南方報系滾雪球般逐級放大、逐年擴張的影響力的源頭。是的,南方報業不靠怪力亂神、不靠八卦新聞,更不倚仗權勢,也不俯首媚俗,靠的就是思想的高度、眼界的高度、新聞專業主義的高度,讓這個本來偏居于南中國海濱的一家日報,瓜瓞綿綿,“子孫”滿堂,且都從不同層面、不同領域,聯手推動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民主進程。
說南方報業后20年的影響力在中國舉足輕重,這并不是要否定南方報業的前40年。那個年代,并不是南方報業一家,整個中國的報業,除了“兩報一刊”,從影響力來說,幾乎都是無關緊要的。偶爾在《文匯報》之類的報刊,出現一些異乎尋常的文章,那也多半出于領袖的意志和謀略。到了七八十年代,改革的推手,在媒介也往往集中于北京的中央級的黨報,是體制內的一些老報人與鄧小平、胡耀邦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心有靈犀、相互支持,為改革做了大量的輿論準備。當然,在一些歷史的關節點上,也有像《解放日報》,像“皇甫平”這樣來自上海的聲音,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那個時候,南方報業還在積蓄能量,影響力還局限在廣東,局限在華南。
但是,《南方報業之路》告訴我們,后來在中國有振聾發聵、激濁揚清之能的南方報業,它發育成長的“基因”,卻植根于60年前《南方日報》的創刊之初。它的發刊詞,今天讀來,還是激情四溢:“一切都是新的: 新的中國,新的廣東,新的報紙誕生了,人民群眾新的生活開始了”;“除了中國人民和華南人民的利益之外,我們沒有別的利益”。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擔綱《南方日報》總編輯的黃文俞同志,留下一句耐人尋味的“報訓”:“可以有不說出來的真話,但是不可以說假話。”在特定歷史時期,仍然堅守社會道義和報人品格、堅守曾經遭到嘲笑和踐踏的職業精神,非常難能可貴,讓人肅然起敬。
人民利益至高無上、不說假話——這樣的莊嚴承諾,南方報業至今踐行不渝。
改革開放,讓南方報業集團如魚得水、一飛沖天。在不懈的、富有創造性的努力中,南方報業高揚思想解放大旗,不遺余力地在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為推進全面改革輿論造勢,也因此在讀者心中樹立了“南方報業”這個金字招牌,為自己的事業發展贏得了極大的發展空間。南方報業為全國報業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可貴的經驗,贏得了全國讀者珍貴的信任。
中國知識分子,向有文人論政的責任感。從以前的士大夫階層以“士不可以不弘毅”為自我要求,五四之后,又有現代意義的知識分子階層出現,以救亡和啟蒙為己任,梁啟超、陳獨秀等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將文人論政與媒體表達結合得渾然天成。然而,這個東西合璧的文人論政傳統,經過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各種政治運動的打壓,再加上近二三十年以來商業化浪潮的誘惑,正在漸漸式微。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知識人的社會擔當就顯得尤其珍貴。
作者:《南方周末》編輯部 出版:上海書店出版社
陪伴與啟蒙
南方報業的崛起,是在新的時代、新的理性精神、新的核心價值觀的層面,重新振興了這個可敬的傳統。我想用兩個詞來概括南方報業之于中國普羅大眾的意義: 陪伴與啟蒙。
南方報業延續五四以來的啟蒙精神,不遺余力地促進民主中國、法治中國建設的成績單,大家都相當熟悉,相當佩服。只要點出一些經典報道和文章,大家都能心領神會。像《南方日報》苦心經營的大時政新聞,向受眾傳播具有現代政治理念的時政新聞;像《南方周末》的《蘇共亡黨十年祭》、《中國式財富地圖》、《三十年中國人收入流變》以及眾多微觀事件的報道和評述中,不僅止于痛心疾首,而是理性地發掘、梳理并反思法治與民主的體制性障礙。還有《南方都市報》、《新京報》方向一致的不懈努力。倘若把南方報系的國計民生及突發事件的報道編輯成書,將如同一部中國民主法治的教科書,讓讀者在對“經典案例”的解讀中,得到潛移默化、不動聲色的啟蒙。這方面,南方報業的確居功至偉。
同樣是推進改革開放,同樣是思想啟蒙,南方報業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或者說個性,就是它的新聞專業主義精神。在改革年代的早期,這種精神雖沒有形成強烈的自覺,卻已經在南方報業若隱若現,可能就是“基因”在本能地起作用吧!
我想再重點說一說“陪伴”的意義。
中國知識分子正和草根階層漸行漸遠,草根階層與所謂精英階層的隔膜甚至對立,是很多社會沖突無法緩解并常常走向極端的原因之一。我們常常習慣于用對話與溝通來期待兩者之間達成妥協。事實上,草根階層的孤獨感,更需要通過并非居高臨下的陪伴來化解——你們的痛苦,有人傾聽;你們的苦難,有人陪伴,你們的訴求,有人理解。這很重要。當然,《南方周末》的表述更加經典,“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
這個“讓”,有時候就是通過“陪伴”來完成的。
上海的一位區委書記曾經這樣解釋機關干部下基層制度化長期化對于老百姓的意義: 有時候并沒有解決什么具體問題,就是每周一次去傾聽,老百姓有氣,有官員肯聽,他們就舒服一些;對官員來說呢,走出辦公樓,走到老百姓中間,換了場景,就有不一樣的感受。
這個話讓我想到,南方報業,就是落實了尊重了草根階層的表達權,讓他們在無力的時候、悲觀的時候,覺得還有人在傾聽他們的聲音,并且讓他們的聲音被更多的人聽見。被聽見的聲音,才能得到重視,才有可能促成事件朝良性的結果轉化??薅紱]人聽,那是最苦的,人到了那個境地,也容易鋌而走險。所以說,南方報業對草根階層的“陪伴”,是新聞專業主義的體現,更在許多局部的事件中,通過專業的、深入的、客觀的調查報道,厘清真相,分析是非,甚至提出解決路徑,化解和消弭了許多尖銳的社會矛盾。
眾所周知的孫志剛案的報道,就是一個極好的案例?!赌戏蕉际袌蟆?003年那一篇《被收容者孫志剛之死》,在報道出來不到兩個月,施行了20多年的收容遣送辦法被廢止。正如《南方報業之路》總結的,“一篇新聞報道最終改變了國家一部法規,這在中國新聞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這挽救了多少個孫志剛的尊嚴與生命,化解了多少沖突與傷痛??!
從這個意義上說,應該給南方報業發一個“和諧社會”獎。
南方報業有一群富于理想主義精神的報人,他們精心營造了傳遞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新聞凈土。這個“陪伴”,除了上述意義以外,值得一提的,它還接續了中斷已久的中國知識分子和草根階層的血肉相連,也打磨了知識分子自覺不自覺的精英意識,更深一層的意義是,在近現代歷史上,中國知識分子時常把民主、自由當成救亡圖存、富國強兵的工具,而不是普羅大眾共享之的終極目標。當年《新華日報》發出的一些時代強音,今天南方報業還在薪火相傳,發揚光大。這確實是黨和人民之福。
期待和祝福
具體來說,我要向南方報業表示欽佩的,有這樣幾個方面: 解放思想,打破禁忌,不唯上不唯書;在制度層面、政策層面和民生層面推進改革,觸及時弊,擔綱啟蒙者的角色;把新聞專業主義精神與草根意識結合得十分完美。
當然,還必須要提及的是,一個有如此社會擔當的南方報業,能夠美好地生存并迅速地發展,這本身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甜美成果之一。倒退30年、40年,我們根本無法想象,中國會出現《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21世紀經濟報道》,而現在,它們卻成了極具知名度的媒體品牌。
細細品讀這本《南方報業之路》,我有一個心得: 南方報業的崛起,打破了中國自五四以來時常呈現的京滬雙峰并峙或北京一家獨大的媒體格局。
這也并不是偶然的。
在中國的現代化歷程中,廣東舉足輕重。它曾是孫中山先生的故鄉和最有力的支持者,是當年中國國民革命的起點和策源地;在改革開放的起點,深圳珠海等特區的嘗試和成功,廣東歷屆領導的開明之風與改革胸襟,特別是小平同志當年的南方談話,就選擇在廣東發出,都在關鍵的歷史關節點上,給中國的改革開放以有力的促動。近年來,廣東又發起了新一輪解放思想的大討論,讓人耳目一新??傊?,廣東一直是中國現代化最激情洋溢的搖旗吶喊者,也是身體力行者,是出新思想、出改革新思路新做法的一塊寶地。南方報業在這塊寶地上成長起來,影響力向全國擴散,是廣東的驕傲,也是有歷史傳承的。
可以這樣說,在改革走向深入,各種利益集團、各種政經勢力膠著角力、民眾利益訴求多元化的今天,在網絡至上帶來的媒體受眾大幅分化、人人擁有麥克風的今天,擁有以社會擔當為基本氣質,以創新、包容、卓越為基本追求的南方報業,讓我們有一種深深的慶幸,更讓我們有深深的期待。
我們真誠祝福南方報業在啟蒙和陪伴的道路上堅定前行、永不躑躅!
(原載于《南方周末》2010年5月27日)
《南方周末》編,詳情請點擊:http://shop.infzm.com/goods.php?id=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