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鷹派”面對面 “說同一種語言,但不一定互相聽得懂”

2013年4月24日,美國前常務副國務卿理查德·阿米蒂奇率領6位美國“2049項目”代表來到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與中國軍官、學者進行題為“亞太戰略變局與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學術研討。會議組織者發放的介紹材料中,這次對話被稱為“中美鷹派論劍”。

責任編輯:姚憶江 張哲 實習生 郭琛

2009年11月17日,北京天安門廣場,中美兩國國旗迎風飄揚,歡迎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 (東方IC/圖)

2013年4月24日,美國前常務副國務卿理查德·阿米蒂奇(Richard Armitage)率領6位美國“2049項目”代表來到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與中國軍官、學者進行題為“亞太戰略變局與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學術研討。

會議組織者發放的介紹材料中,這次對話被稱為“中美鷹派論劍”。

“2049項目”,顧名思義,想要研究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的內外政策圖景。此次來華的項目成員都帶有鮮明的共和黨黨派色彩,幾乎都發表過對華強硬的報告,至少也說過些“狠話”,其中還包括朝鮮問題六方會談的參與者和美國對臺軍售的幕后推手。他們是美國外交政策中的“鷹派”人士。

與他們相遇的是同樣強硬的中國學者,其中包括剛在紐約時報撰文《中國可以打敗美國》的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閻學通,還有曾放言“不惜犧牲西安以東所有領土”與美國核戰的國防大學教授朱成虎少將。

鷹派?“我只是忠于國家利益”

“論劍”的最初階段,雙方更像是在寒暄客套,并反復表示不想攻擊對方。

閻學通坦率地說,“我女兒在美國上學,我導師是美國人,沒人會覺得我‘反美’。我只是忠于國家利益。”

在2049項目主任、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前副國務卿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看來,這里的“鷹派”更像是一個品牌推廣標簽,而自己的美國同事們只是習慣于直接表達本國的利益關切而已,“我們無意來批評中國,也不會居高臨下地給出什么建議。畢竟我們的國會連預算都通不過呢”。

而閻學通則對這個標簽欣然接受,在他看來,鷹派幾乎是可靠的同義詞,因為鷹派一般會“解決問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