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中國人眼中的民主”
中國人想要什么樣的民主?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政治文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張明澍調查后得出的結論是:中國人想要的民主,德治優先于法治;解決反腐敗和群眾監督政府問題優先于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重視實質和內容優先于重視形式和程序;協商優于表決。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江蘇省南京市區縣聯動公開選拔領導干部現場。張明澍的調查發現,中國人想要的民主,德治優先于法治,重視實質和內容優先于重視形式和程序。
一些在知識階層看來左的、脫離時代的觀點,事實上在社會上有相當影響力。
實事求是的原則也應當貫徹到政治領域中。心平氣和、波瀾不驚地去做,也不需要宣布。
“大作已閱,很多地方值得商榷,與兄私下交流,座談會先請假。”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政治文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張明澍,剛出了本新書《中國人想要什么樣的民主》,4月18日邀請一些知識界的朋友座談,沒料到會議還沒開始,他就收到了這個短信,一個朋友不來了,估計對他的觀點有不同意見。
這本書由中國社科院的一個重點科研項目“中國公民政治素質調研”擴展而來。張明澍2011年進行了這一調查,希望勾勒出中國公民對民主的主觀愿望。2012年,他通過數據分析、比對,得出一些讓他自己都感到意外的結論——
如果以左、中、右劃分中國人對民主的看法,左的占38.1%,中間化立場的51.5%,右的8%。
中國人想要的民主,德治優先于法治;解決反腐敗和群眾監督政府問題優先于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重視實質和內容優先于重視形式和程序;協商優于表決。中國人想要中國自己的而不是外國的民主。
以更技術化、更具體的指標來勾勒中國人嬗變中的民主觀,張明澍發現:中國人的政治態度出現中間化趨勢;政治的潛在參與到實際參與之間存在一條鴻溝;理想主義的政治參與正在向現實主義的政治參與轉變;在政治觀方面,“60后”(即1960年到1969年出生的人)是由“左”向“中”和“右”轉變的轉折點。
這不是張明澍第一次做“中國公民政治素質調研”。他上一次做同題調研是在1988年。當時正值十三大提出政治體制改革任務不久,時年33歲的張明澍于1989年4月完成了“中國公民政治素質”調查報告,1994年擴展成專著《中國“政治人”》。于光遠為該書作序。
為了對比兩個時代中國公民政治素質的變化,2011年的調查中,30道調查題目中有20道與1988年調查時基本一樣。
調查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