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會改革要漸進,不能說“一夜掀翻”——專訪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王海京
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王海京:公開、透明我們一直在做,可能宣傳做得不夠,大家關注也不夠。公眾對紅會要求很高,我們和大家的期望值還是有差距,但是也不能一口吃成胖子,慢慢來吧。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2年6月14日是第九個世界獻血者日,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王海京在北京紅十字會血液中心無償獻血。
救災做得好不好,很重要一點取決于備災備得好不好。
過去有時救援一開始,各類物資全部送進去,但有些物資開始時用不上,有的甚至在災后重建階段才用得上。
紅會社監委開會非常尖銳,他們有人說是拿他們的信譽來做這個工作。
災民領一包方便面都要簽字
南方周末:能否介紹一下這次地震后,中國紅十字會的反應?
王海京:4月20日早上8點2分發生了地震,大約8點20分時,消息就傳到了所有會領導手機上。我當時在京,第一反應就是跟四川聯系,于是我一邊往辦公室趕,一邊和四川紅會秘書長聯系上。我就跟他們說,第一要趕緊集結,第二要趕緊派出工作小組,要盡快去災區了解災情。
很快會領導都集中到機關了。當時趙會長(常務副會長趙白鴿)在外有個會,我當即決定派我們的賑濟救災部部長帶領工作人員去四川。我們執委會也在上午11點召開了第一次緊急會議,成立指揮部。
按照日常預案,這中間我們還做了一個決定:先從成都調運第一批物資。我們在全國的備災中心是78個,有兩個國家中心,六個區域性中心。成都是西南區域性中心,當時從成都調撥了500頂帳篷、400個家庭包,另外還有一車的食品。
南方周末:什么是家庭包?
王海京:家庭包就是鍋碗瓢勺、牙膏牙刷、手電筒、拖鞋、臨時換的褲衩背心。做完這些決定后,指揮部開始分工,和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