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松浦講稿】陰郁的空間
“陰郁的空間”對于詩人是至關重要的。一個詩人長時間暴露在燦爛的陽光下就會枯死,他需要在有所遮掩之處獨自生長。詩就像一種特殊的菌類,強烈的陽光會殺死它,它需要在陰暗的地方慢慢滋生起來。詩是生命里面的一種有益菌,它只有在陰郁處才能繁殖,煥發出自己的美麗和浪漫。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付必全
從事藝術創作,滿足最起碼的物質需求是一個前提。吃不上飯,朝不保夕,一般來說很難進行高級的藝術活動。當然這也不是定律,陶淵明一生大半貧窮潦倒,直到最后的時刻還有精致的創作。這一類不凡的生命在艱難的狀態下仍然有出色的表現。這是因為生命質地不一樣。
各種各樣的物質誘惑肯定對人有影響,這是對一般生命而言;對那些杰出的、志向高遠的人,就不會發生太大的作用。有個西方智者說過一句話:“在月亮上行走過的人,給他個縣長還干嗎?”也就是在說這個意思。領略過很高的人生境界之后,跟最卓越的靈魂對過話,擁有過那種絢爛的、巔峰時刻的極度體驗,物質主義的誘惑也就不算什么了。
面對一個物質主義、商業主義、實用主義盛行的時期,很多人憂慮,憂慮我們的藝術、詩,以及其他。沮喪,張望,無聊,不敢多想未來……但是凡事都有兩個方面,有得有失,比如現在,我們處在了極強的“陽性”——感受中物質是屬于“陽性”的——物質的強勢干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