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非虛構類好書讀后
本文作者為2012年《南方周末》好書評選的評委,他投了金雁《倒轉紅輪》一票。朱正認為這本書可說是一部研究蘇俄特別是從俄國到蘇聯幾代知識分子的杰作。
責任編輯:劉小磊
著名學者朱正
2012年《南方周末》的好書評選,作為評委,我投了金雁《倒轉紅輪》一票。
這本書可說是一部研究蘇俄特別是從俄國到蘇聯幾代知識分子的杰作。
對于一本50萬字的內容豐富的大書,很難在一篇兩千來字的短文里作一個概括的評價。下面摘錄書中的一些段落,以見一斑。
關于布爾什維革命。“必須承認,布爾什維克是群眾運動的高手,在這一點上,俄國其他所有的黨派都望塵莫及。”(第214頁)他們是怎樣動員的呢?“搞政治動員的人就像沒有償還能力的負債人,可以輕易許諾,一旦自己的目標達到以后,就毫不顧忌地毀約,誰要是敢再提舊賬,就把他從肉體上消滅,反正群氓的利用價值已經發揮完畢。下一次還可以使用這一招,而且屢試屢靈,誰讓民眾是不長記性的。”(第210頁)他們革命成功,掌權之后,“不但沒有令俄國在文明的道路上前進一步,反而使其大踏步地倒退。”(第213頁)
《聯共黨史》里平平淡淡地提到過一個“余糧收集制”,說是“當戰爭還在進行的時候,農民曾甘愿接受余糧收集制。”(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329頁)這事的真相,金雁在書中說,是配備了機槍的征糧隊下去,“實際上這已不是‘征糧’而是‘搶糧’。”書中舉例說:“西南方面軍第七軍軍長圖哈切夫斯基動用了5個師的兵力(四五萬人),706挺重機槍,250桶氯氣,18架飛機,最后有十萬農民被流放,1.5萬人被處決。圖哈切夫斯基在命令中說:‘我在此命令你們用毒氣肅清這些森林,使用毒氣時,必須能確保它能散開并殺死一切藏在那兒的人。’”(第227頁)這個圖哈切夫斯基,在后來的大清洗中被誣為外國間諜冤殺,我想,這或者是他對農民施放毒氣的報應吧。
對于列寧和斯大林的同異,這個近年來頗有人討論的題目,書中說:“如今絕大多數人都看到列、斯體制基本一致,差異只是枝節。”(第20頁)我在《1957年的夏季:從百家爭鳴到兩家爭鳴》中,也表達過類似的觀點。
我讀這書,也有很覺得吃苦的時候。我有一個閱讀習慣,有時想看看書中引文的前后說了些什么。而按照本書注釋所指明的引文出處,卻有多次找不到相關引文。例如,第43頁的注[2]和注[3],都注明是引自“普列漢諾夫:《俄國社會思想史》,第2卷,商務印書館,1996年。”注[2]注出的頁碼是“337頁”,注[3]的頁碼是“355頁”??墒沁@第2卷的最后一個頁碼是“308”。我找來找去,結果在第1卷的337頁找到了注[2]的內容,至于注[3],還沒有找到。又如第472頁注[5]:“赫爾岑:《往事與隨想》上冊,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28頁。”也錯了,我是在中冊第28頁找到它的。第674頁注[2]:“普列漢諾夫:《俄國社會思想史》,第3卷,119頁。”這“第3卷”也是“第1卷”之誤。卷次沒有弄錯,只是頁碼弄錯了的,就更多一些。這里只舉一例,第115頁注[2]:“沈志華主編:《蘇聯歷史檔案選編》,第11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第485頁。”“485”系“486”之誤。我想也不必舉更多的例子了。出現這些錯誤,責任編輯有責任,他沒有逐條核對引文。
說到責任編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