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微服私訪”錄
領導低調下基層,繞開下級察民情,在中國的民間語境里,往往視為“微服私訪”。眾多被領導“私訪”過的地方,總有一些問題能解決——“領導重視”了,好多問題便不再是問題。領導干部的“私訪”,某種程度上也是領導聽不到真話的無奈之舉。不少中央領導人的“私訪”,其實都在正常的“明察”途中搞襲擊。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2年1月14日,云南省委書記秦光榮在云南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調研,和當地群眾一起圍坐在火塘邊聊天。
“李書記也很吃驚,怎么消息傳得這么快?”
領導干部的“私訪”,無不是“為了解真實情況”而動,某種程度上也是領導聽不到真話的無奈之舉。
一個月后,盧援埃對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的那次突然造訪記憶猶新。
盧是湖北省廣水市楊寨鎮社會事務辦公室主任。2013年4月9日上午,他正在辦公室值班,大約10點左右,三輛車停在門口,下來五六個人。“我一眼就認出了,是李書記。”5月6日,盧援埃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非常意外,緊張問候:“李書記來啦。”
李鴻忠此行主要是調研春耕時節農村基層工作,同行的還有湖北省委秘書長傅德輝。他們沒有和下面打招呼,從武漢直奔楊寨鎮。一行人到達時,鎮黨委書記李福祥還在廣水。半小時后,李福祥緊急趕回鎮上,看到社會事務辦公室門口擠滿了人,都沒法和李鴻忠打招呼。
很快,廣水市以及上級隨州市的領導也趕到了,“李書記也很吃驚,怎么消息傳得這么快?”李福祥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當天李鴻忠在廣水調研了一天,傍晚返回武漢。
李鴻忠此行是中央宣布“八項規定”后,地方領導又一次“不打招呼”的調研。去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八項規定”,第一條就是要“改進調查研究”。
領導低調下基層,繞開下級察民情,在中國的民間語境里,往往視為“微服私訪”。這一歷史悠久的政治傳統,在新時期被賦予了“改進調查研究”的現代色彩。官員為何低調下鄉,背后的良苦用心又是什么,他們如何直面普通群眾,如何應對地方干部,最后又解決了什么問題?
中央領導:考察途中“搞襲擊”
新中國剛成立時期,北京的交通不如人意,據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消息,1954年冬天的一個晚上,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上了公交車,車開到北京圖書館站時,有一個市民認出了周恩來,激動地叫了起來,乘客紛紛起身讓座,周恩來讓大家坐下,自己站著,說是要體驗生活,一路上都在與同車的乘客聊天。
當天晚上,周恩來下了普通公交車之后,又改乘電車,在北京市繞了半圈,隨后他根據調查情況,指示有關部門研究解決北京交通問題。
隨著媒體的普及,領導人的被認知度越來越高,加之安保的需要,領導人想真正“微服私訪”越來越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