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揚:博客的今世前身

在私人表達空間相對要大得多的美國,你就很難想象類似于老徐木子美這一類的博客會引起那么大的注意。
    最近更新自己博客的速度明顯減緩,主要是因為夏天的時間寶貴,有太多必須做的事不得不在此期間完成,但這不表示我對寫博客的熱情在逐漸降低。實際上在過去九個月的博客書寫經驗中,我對于博客這種媒介的好感不減反增。我雖甚少讀別人的博客(我經??吹闹杏⑽牡牟┛筒粫^十種),但我不像一般人那樣,認為博客只是電子時代自我書寫的新奇而膚淺的事物,是生活里的一種無序而片斷的紀錄,一種效應短暫而孤立的情感抒發。我始終覺得這是古已有之的書寫交流方式在新世代的再生,這種再生雖不一定是有意識的發生,卻是矯正常規書寫的弊端的最佳方式。在我看來,目前中國的公共書寫媒介,無論從文字的個性化程度論還是自由表達的空間都遠比不上20世紀前半葉的報章雜志文字。如果國人要有所冀望,那么博客會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正是基于這種希望,我覺得自己的博客必須是在一個自由的空間里存在,我絕不會在任何在我看來會限制言論自由的博客服務站上設立博客,這是我的底線。
    對博客表示不屑的人總以博客的私人化傾向為借口,這是庸人之見,任何一種好的書寫都具有私人化,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且私人化的書寫常常是最有力量的書寫,盧梭的《懺悔錄》和魯迅的雜文都屬此類文字。表露自我是博客的特性,但不是惟一的特性。表露自我的博客之所以在中國能引起如此大的反響,正說明當下中國常規書寫媒介所允許的私人表達空間的促狹。在私人表達空間相對要大得多的美國,你就很難想象類似于老徐木子美這一類的博客會引起那么大的注意。同時博客又不能只是一個私人化的東西,而應是以個體意識來造就公共意識的新手段。在造就新的公眾意識方面,中國的博客的作用遠不能望美國博客的項背。美國很多評論性的博客影響力無遠弗屆。比如最近美國的移民法案之所以沒有能在參院通過,就是反對者的博客造成了強大輿論聲勢的結果。對于那些認為博客不可能成為嚴肅的交流手段的人,我要提醒他們,博客的文字空間遠比書報雜志文字的空間要大,關鍵是你如何使用這個空間。能彰顯出公論與私見之間的張力,正是博客的魅力所在。
    作為一種文字交流的媒介,博客的未來會成甚么樣子,我不能預見,但作為一個研究歷史的人,我可以說我了解它的前身是甚么樣的。至少在中文的世界里,唐宋以來的筆記,明清以來在友朋間相互傳閱的日記,都是它的前世因緣。宋人的筆記在這方面尤其導夫先路。從東坡的《仇池筆記》到草窗的《癸辛雜識》,可以說宋代的文士很多都開了自己的博客,有的還不止一個。筆記形式的多樣化也和今天的博客差不多。它可以是當時的八卦雜志,所謂“朝廷之遺事,史官之所不記,與士大夫笑談之余而可錄者,錄之以備閑居之覽也”(《歸田錄》序),而今天的史家誰能小看歐陽修記的這些八卦呢?它也可以是在寂寥中尋求相知的工具,所謂“暇日萃之成編,其或獨夜遐想,舊朋不來,展卷對之,何異平生之友相與抵掌劇談哉!”(《癸辛雜識》序)。尤其這后一種需求是宋代筆記中普遍顯露的傾向。筆記流傳于坊間,人人可讀,但撰寫者心中總是存著一個特殊的交流圈。明清以來公開的日記也屬于這一類??上г诓┛统霈F之前的晚近幾十年中,這種由文字而形成的交游方式在中國社會幾近絕跡。那時很多筆記的撰寫者是中下層的士人,就是靠存留下的他們的筆記,才使他們的名字沒有在歷史中堙滅。如果不是靠了這些“博客”,很多當時生活的細節和情感早就流出記憶之外。對博客的價值表示懷疑的人不妨讀讀葉夢得的《玉澗雜書》,誰能說它的文字不美?搶著要做夢得裔孫的葉德輝說那里面“山水之音,詩書之氣,時時溢于櫧翰之間”,以至稱其文字為“南北宋關鍵”。我相信古人讀筆記的快樂正如日下很多人讀博客的快樂,雖說從文化的角度看,宋人的筆記無論見識還是文字,都要高明得多。
    如果問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博客是甚么,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是胡適的日記,更確切地說,是他早年留學時寫下的《藏暉室札記》。我早就在自己的博客上建議每個中國留學生都該讀一下這本日記。我現在可以不夸張地說,它綜合了古今博客的全部優點。紀錄的是非常私人的生活側影,比如我們可以從里面了解到某年某月他首次到女生宿舍去拜訪(我想所有男生都會有那激動的一刻),又某日下午他在韋蓮司小姐的住所里“縱談極歡”,還從住所窗中遠眺大霧中的赫貞江美景。有一次韋小姐和他月下散步,告訴了他一個“月中兔影”的故事,他激動了好幾天,還一連寫下很多中國古時的月兔記載。他也會像現在有學養的女青年的博客那樣,記下他在劇院里看戲的感受。當然時不時也會像我一樣,把拍得不怎樣的照片往里面放,還不忘辯解說“吾喜攝影而不能工,以不能多費時日于此也”。他時而也會自矜一下,表示他之所以不愿在札記里多談哲學,因為那是他的專業,談了怕引不起普通人的興趣。但他也談嚴肅的學問和政治。比如宋教仁遇刺一案,就以他的《札記》紀錄最為詳盡,因為他搜遍了當日報章的報道。札記里紀錄的看法也許不成熟甚至幼稚,但正因如此,我才愿意相信它。這部札記有價值,并非因為他是胡適的。但讀了這部札記,就知道胡適為何可以成為胡適。吾友羅志田就是從胡適的早年的日記來推測他的心性成長。但我覺得這部札記里可挖掘而未挖掘的資料仍多。胡適說:“這些札記本來只是預備給兄弟朋友們看的;其實最初只是為自己記憶的幫助的,后來因為我的好朋友許怡蓀要看,我記完了一冊就寄給他看,請他代我收存。到了最后的三年(1914-1917,)我自己的文學主張,思想演變,都寫成札記,用作一種‘自言自語的思想草稿’(thinking galoud)。我自己發現這種思想草稿很有益處,就不肯寄給怡蓀,留作我自己省察的參考。因此我對于這種札記發生了很大的興趣,所以無論怎么忙,我每天總要騰出一點功夫來寫札記,有時候一天可以寫幾千字?!边@一段話說出的正是今日學人的博客所應追求的境界。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