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衣的奇幻漂流 主流設計師的非主流“再造衣”

目前,再造衣已經有了社會企業的初步商業模式。每賣出一件再造衣,利潤部分由祥子和設計師按一定比例分紅,除了工資外,還要返回女工合作社10%。玩家們設想中的更理想狀態,則是拿到投資,用專業團隊做專業的事,持續設計、制造再造衣,形成一個穩定消化舊衣資源的產業,提供遠比6個座位更多的就業崗位。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北京金盞鄉皮村的一個堆放二手衣服的大院子里,祥子(右)和兩個北京服裝學院的志愿者姑娘一起從一大堆二手衣服里挑選供設計師使用的布料。 (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一堆北京城鄉接合部的舊布,成為紅地毯明星、雜志封面女郎的時尚服裝首選;一群主流設計師在試驗一種非主流的“有道德的衣服”;一種看起來很酷的舊衣改造在快時尚行業夾縫中艱難生存。

Life of Pi

舊衣服堆成一撮撮,散發著原主人的身體、衣櫥及時間的味道。祥子和王天墨翻翻撿撿,把舊毛衣、過時的外套盡情披掛起來,比玩過家家還過癮。

這些“舊衣山”在北京東五環和東六環之間一個叫皮村的城鄉接合部。這里聚居了大量打工者家庭,街道雜亂,要很長時間才能進化出東三環國貿一帶的商業氣質。

祥子們的身份看上去與皮村沒有交集。祥子是加拿大籍東北人,年輕設計師王天墨常年待在倫敦自己的工作室里。

但從2011年開始,祥子和他的朋友們每周都會來皮村一次,重復舊衣淘寶的“游戲”。

王天墨做的事聽起來像是老奶奶的活兒——用舊布料做新衣服。祥子則從北京、上海兩地搜羅像王天墨一樣有“舊衣改造癖”的設計師,向他們提供一種可供設計成衣的“民間百衲布”,最后負責把“再造衣”以不菲的價格賣出去。而販售所得,除去支付設計費,主要返還給皮村制作拼布的女工。

這是一個當舊衣服遇上時尚的另類故事。

從2006年起,北京工友之家為了幫助打工家庭,在五環外陸續開了12家同心互惠商店,低價售賣受捐的舊衣物。因為這些“舊衣山”,一群大多有國外設計專業背景的設計師、生活家和一群境遇迥異的女工相遇,又因為發生在皮村,他們開玩笑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