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暴增迷局:多贏游戲贏不來真實增長
作為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出口的大幅增長讓經濟界廣為矚目。海關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外貿進出口總值6.12萬億元人民幣,扣除匯率因素后同比增長13.4%,其中出口增長8.4%。但經濟現實,并不如數據那么火熱。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石曉霞
2013年4月25日下午,福田保稅區門口,不少貨車排隊等待海關核驗貨物。
作為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一季度出口數據的大幅增長讓經濟界廣為矚目。但經濟現實,并不如數據那么火熱。
新門路的出現,形成皆大歡喜的局面——企業得利,保稅區業務增長,地方外貿增長任務完成,鏈條上涉及的每個環節都能分享利益。不過,這個多贏的游戲,并不能帶來實體經濟的真實增長。
2013年4月19日,晚上9點多。王師傅駕駛的的士行駛在深港澳高速上,時速10公里。他不停地避讓著那些身長超過10米的大貨車,一邊抱怨:“晚上還堵車,反常。都是因為這些從福田入關香港的貨柜車太多了。”
車行至福田關口分叉口,內道上的貨柜車隊綿延數公里,等待入關。
伴隨堵車的是外貿額的大幅攀升——作為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出口的大幅增長讓經濟界廣為矚目。海關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外貿進出口總值6.12萬億元人民幣,扣除匯率因素后同比增長13.4%,其中出口增長8.4%。
出口猛增的焦點是內地與香港的雙邊貿易額,一季度這個數字大幅增長了71.2%。其中對港貿易增長最快的是廣東——廣東對香港貿易額達到842.6億美元,增幅高達91.6%。
作為通往香港最重要的通道,深圳的進出口增長數字更是亮麗。其中最讓人吃驚的莫過于保稅區,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海關特殊監管區——2013年1月份,深圳保稅區貨物進出口增長了7.4倍,出口增長了8.8倍。
暴增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故事?
熱鬧的福田保稅區
貨柜車突然緊俏起來,倉庫租金從此前的20元/平方米左右暴漲到50多元/平方米,這是從來沒有過的高位。
4月25日,晚8點多,福田保稅區工作人員剛剛下班,轟鳴的貨柜車依然川流不息。
這個區域,在沉寂兩年多后突然重新迎來了繁華。
福田保稅區成立于1991年,曾經隨著中國出口經濟的發展而迅速紅火,因為大量貿易與香港有關,以致人們將其稱為內地&l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