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犯追蹤與流言識別
在波士頓爆炸案發生后,社交媒體上出現了大量的線索。雖然嫌犯最后仍然是通過傳統的目擊報告和監視錄像發現的,但危機專家普遍認為,以適當的策略通過社交媒體尋找嫌犯,已是大勢所趨。
責任編輯:朱力遠 實習生 周鑫
已被擊斃的嫌犯察爾納耶夫。
在波士頓爆炸案發生后,社交媒體上出現了大量的線索。雖然嫌犯最后仍然是通過傳統的目擊報告和監視錄像發現的,但危機專家普遍認為,以適當的策略通過社交媒體尋找嫌犯,已是大勢所趨。
美國布朗大學的學生薩尼爾·特里帕蒂(Sunil Tripathi)自2013年3月16日起失蹤。他的家人在社交網站臉書(Facebook)上開了一個頁面,把尋人啟事放在了上面。
4月15日,波士頓馬拉松比賽現場發生連環爆炸。三天之后,尋找特里帕蒂的臉書頁面開始遭到許多陌生人的言語攻擊,留言者認為特里帕蒂是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的嫌犯之一。
這一流言最早出現于社交網站推特(Twitter),有網友發微博聲稱從波士頓警方的通訊頻道中聽到嫌犯的名字包含“薩尼爾·特里帕蒂”。這條微博被轉發了3000次以上。這條信息后來被轉發到美國最大的網上社區“紅迪”(Reddit),特里帕蒂在12小時內即遭到大量網民的指責和惡毒言語攻擊。
好在警方很快為特里帕蒂洗脫了罪名。他與爆炸案毫不相干。紅迪網的經理隨后以個人身份給特里帕蒂的家屬寫了封郵件,就紅迪網站的一些人扮演了傳播流言的角色向他們表示歉意。
實際上,在波士頓爆炸案發生后,社交媒體上出現了大量關于嫌疑人的線索。人們發出圖片和視頻,提供那些與警方描述的嫌疑人外形所“吻合”的人物。這些線索數以千計。遺憾的是,波士頓警方發現嫌犯的線索卻并不是來自網絡,他們是通過傳統的目擊報告和監視錄像發現了嫌犯的行蹤。
不過另一方面,卡塔爾計算研究所(QCRI)致力于危機響應技術的專家帕特里克·邁耶(Patrick Meier)認為,人們運用包括社交媒體在內的網絡工具進行自組織的過程仍然可圈可點。
比如,在爆炸發生僅僅一小時之內,當地就有2000人開始志愿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這個過程中,他們是通過谷歌的產品進行協調的。波士頓警方積極使用推特向公眾發布信息和提供建議,他們和相關機構也通過“眾包”(crowdsource)的方式開展罪案調查,也就是將對照片和視頻的分析工作外包給非特定的大眾網絡。
邁耶也贊揚了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