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江青江青陰影下的江青
此江青非彼江青。這是舞蹈家江青一輩子都在重復的被介紹詞。受紅色教育長大的江青,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日后會“叛逃”至香港、臺灣、美國,當明星,辦現代舞團。江青在歌劇《紅色女皇狂想曲》里扮演了“政治上的江青”?!皯蚶锏慕酁榱诉_到她的目的,不擇手段,她眼前的這個女孩子也是這樣。兩個人的野心不一樣,但其實是一樣的意思?!睉蛲獾慕嗾f。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陳延舟 葛佳男 周鑫
江青小時候一直是三好學生,哪怕外公被打成歷史反革命,她也拒絕和家人一起去往香港。江青的父親當年對她堅持回內地舞校十分痛心:他們清洗了他所有的產業不算,連他女兒的腦子都清洗了。江青則在家信里批評父親“不愛國”。
此江青非彼江青。這是舞蹈家江青一輩子都在重復的被介紹詞。受紅色教育長大的江青,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日后會“叛逃”至香港、臺灣、美國,當明星,辦現代舞團。
陳丹青說江青是一部傳奇,傳奇中的傳奇是她的名字,他建議她寫一本書:《我叫江青》。
“小鴿子,真美麗,紅嘴巴,白肚皮,飛到東來飛到西,快快飛到北京去,見了毛主席,就說我們謝謝您……”江青對著南方周末記者,唱起了小時候的“紅歌”,笑得眼睛彎成月牙的弧度:“你看,我從小都是受的這個教育。”
1954年,為響應“自我改造”,江獨青名字里的“獨”被去掉,成為江青。
演員藍蘋改名江青,比江獨青早17年。但直到1964年,人們在《人民日報》上首次看到她的照片之后,江青成了一個近乎專有的名詞。
1967年,兩個江青同時出現在臺灣的報紙上:一個跟隨李翰祥從香港到了臺灣,因為出演《幾度夕陽紅》,成了金馬獎影后,出現在影視版;另一個在大陸,始終在政治版。
因為同名同姓,舞蹈家江青一直陷入各種麻煩之中,惟一一次“占了便宜”,是1987年江青現代舞團回大陸巡演,名字成了免費的宣傳。
1991年,大陸的江青自殺;臺灣的江青以為自己松了綁,和譚盾合作了歌劇《茶——心靈的明鏡》,受邀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到國家大劇院演出。最終海報上沒有江青的中文署名,媒體提到時,也只稱“譚盾歌劇”。“完全是被侮辱”,江青只能用拒絕上臺謝幕來抗議。
江青的回憶錄《往事往時往思》1991年就出了繁體版,2013年4月,終于在內地出版。
只想當三好學生
江青還叫“江獨青”的時候,是個無憂的孩子。她的外公是上海國潤私立小學的創辦人,母親是校長。1954年“自我改造”運動,講究人人大公無私,母親把她的“獨”字去掉,也就是去掉“自私自利”,還受了表揚。一年后,響應公私合營號召,外公的國潤小學充了公。
一天,江青看著廚房灶膛里燃起大火,大人把外公的字畫、藏書、文件扔進去燒,從清晨燒到深夜,直到書架、墻面、閣樓都空蕩光禿。接下來,全家三十幾口人輪流洗澡,從頭到腳洗刷一遍。
“去獨”、充公和“毀尸滅跡”都沒有挽救外公,他被打成歷史反革命,判刑十年。
母親仍舊大公無私地勸慰全家:“每個時代的革命,都有一個階級要被犧牲,我們恰恰是被犧牲的階級,但是,不要因為這樣就去仇恨,去反革命,只要中國大多數的人能好起來。”
后來母親帶著江青去看了轟動一時的印度電影《流浪者之歌》,講一個小偷的兒子也成了小偷的故事。向來理性的母親在電影院里哭得不行,江青忽然有種恐怖的領悟: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賊的兒子永遠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