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評論】怎么在科學上把美國甩過兩條街

清華大學的生物學家施一公,近日被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此前,他2011年落選中科院院士。其實,把中科院與美國科學院放到一塊比較,是犯了望文生義的錯誤。中科院是正部級單位,普通院士也享受副部級官員的乘車與醫療待遇,沒哪個國家的頂級科學家能享受中科院院士那樣的頂級學術權力和利益。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中科院躺著也中槍。事情緣起為:清華大學的生物學家施一公,近日被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人家看中了他在研究細胞凋亡等方面的“科學成就”,覺得他憑這個就有資格和其他兩千頂尖“大腦”一塊玩。

坦率說,誰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只不過是小眾話題。美國科學院成立于林肯時期,初衷是林肯希望政府能得到一些獨立顧問在科學上的專業意見。雖然政府和國會扮演了助產士的角色,但這個組織是私人非營利機構,沒有行政級別,其運作靠科學家自治,有點像美國大學的各種兄弟會。只有原創性貢獻才能成為入會的敲門磚。其成員,國人譯稱“院士”,其實不過是會員(Member)。這年頭,誰兜里沒幾張會員卡呀。

但有中國記者采訪美國科學院新聞辦,問:成了美國科學院院士的施一公之前落選中科院院士,你覺得這是什么原因?人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