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題請呵護孩子內心
責任編輯:史哲、戴志勇、蔡軍劍
最近我們學校四年級語文半期考試出了一道作文題:“在自己成長過程中,你一定挨過父母的打,或者也看過別人挨打,請你以《最難忘的一次挨打》為題,寫一篇文章。……把挨打的原因、經過寫具體。”
可以想象,四年級的孩子面對這樣的考題,回憶起的是痛苦的挨打經歷,或者是目睹別人挨打的恐懼心情,在心中將所有挨打的場面回憶一遍再挑選出“最難忘的一次”,還要一字一句加以描述,寫具體。這本身是多么殘忍的過程,無疑是讓孩子因挨打受傷的心靈雪上加霜。批改作文試卷時,一篇篇作文“慘不忍睹”,孩子們為了寫好作文,將挨打的場面寫得充滿暴力色彩,挨打的原因一半以上因為學習成績或作業沒完成。而對挨打事情本身,大多數孩子認為是自己做得不對才導致挨打,表示以后一定改正錯誤。這樣的作文,無疑是讓孩子對暴力描述并歸順。僅有個別孩子會發現:“媽媽打得很輕,都落在椅子上,她只是想警告我。”“大人為什么不等我們把原因解釋清楚聽我們說完話,一發火就要打我們呢?”因此,寫作文,不僅是考驗作文技巧,更是心靈世界的展示和關懷。請老師們在出題目的時候將心比心,通過作文題啟發學生想象力,展示心靈世界的美好與追問、思考。就算是還寫“挨打”這個題目,可以提示學生思考“打”作為懲罰對不對,怎么懲罰更公平合理?以后遇見這種情況,打與被打雙方怎么做比較好?給學生一個開放性思考的結尾,而不是注重描寫“打”的本身。如果不寫“打”這個題目,無論寫生活中的哪個方面,都要注重“有感而發”,啟迪思考和想象力,單純觀察描寫事物本身,那只是一種比較單調的作文技巧展示。比如寫《一本好書》不如寫《給作者的一封信》,寫《美麗的校園》不如寫《假如我當校長》,寫《自我介紹》不如寫《和未來的我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