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樂部】做場“克勒夢”
曾幾何時,“文化”成了商人們爭相追捧的“香餑餑”,在錢權時代,花重金做不出好文化以及好文化得不到重金的情況比比皆是?!翱死臻T”這一獨立運作的海派文化沙龍,不僅打破了這個怪現象,甚至成為以利益為重的現時社會里的一朵奇葩。創建者希望來此聚會的人們,都能搭乘著“文化”這一時光機器,夢回當年上海灘黃金時代的風華正茂。
曾幾何時,“文化”成了商人們爭相追捧的“香餑餑”,在錢權時代,花重金做不出好文化以及好文化得不到重金的情況比比皆是。“克勒門”這一獨立運作的海派文化沙龍,不僅打破了這個怪現象,甚至成為以利益為重的現時社會里的一朵奇葩。創建者希望來此聚會的人們,都能搭乘著“文化”這一時光機器,夢回當年上海灘黃金時代的風華正茂。
上海延安西路靜安寺。貴都大酒店因著“克勒門”下午茶沙龍的活躍,又步入人們視野。正值“克勒門”下午茶“夢影”主題沙龍,“貴都劇場”前門庭若市,幾位創始者—作曲家陳鋼、電視臺主持人閻華、酒店總經理嵇東明,分立一頭,招呼各自邀約的來賓,全國政協委員、馮玉祥孫女馮丹龍、《佐羅》配音演員童自榮、《魂斷藍橋》配音演員劉廣寧、《最后一班地鐵》配音演員曹磊、《女籃5號》主角秦怡、畫家陳逸鳴、畫家徐元章、攝影師丹娘、原大光明電影院總經理的小兒子胡思華、藝人陳燕華、鋼琴家宋思衡、小提琴家黃蒙拉等名流悉數到場。主講嘉賓是參與過《色,戒》拍攝的演員顏正安,雖是周一下午,竟來了百余人。
( 從左至右)閻華 上海電視臺藝術人文頻道主持人(克勒門發起者之一) 嵇東明 上海國際貴都大飯店總經理(克勒門發起者之一) 陳鋼 陳歌辛之子、作曲家(克勒門發起者之一) 顏正安 前美國駐滬總領事夫人、畫家、演員(克勒門??停?
為了那個夢
如今,“老克勒”一詞已不為太多年輕人熟識,而在陳鋼等人心里,它一針見血地概括了自己的現狀。“克勒”是英語“Class”的音譯,意思是等級、階級,也有經典(Classical)的衍生意。“老克勒”指那些依然過著固定、精致、經典、體面、有身份的生活的那些追憶者,他們大都年過八旬。
“我年紀大,上海從前的東西都看到過一點,現在很多老上海文化都消失了。我一直都有擔憂,而且感覺很孤獨。”“克勒門”是陳鋼發起的讓這些“感覺孤獨”的人聚在一起的平臺。起先,陳鋼和作家程乃珊等人聚在西洋風味的馬勒別墅里,無非追憶父輩們豐跡—程乃珊是頗有名望的銀行家程慕灝的孫女,作品多是關于老上海的,這個與老友們的下午茶成了她的信息源。
這些,都被當時馬勒別墅的總經理嵇東明記在心里,一年前,他還是朗庭揚子精品酒店的總經理,見到陳鋼時,挑起了他的興致,“陳鋼老師的父親陳歌辛創作過很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像是《玫瑰玫瑰我愛你》,當時都是姚莉演唱,她曾在揚子飯店駐唱過5年時間。所以,在見到陳鋼老師之后,覺得似乎是一種緣分讓我們在此集結要做點什么。”嵇東明是個高明的酒店管理者,他立即安排馬勒別墅引進了一架英國鋼琴,但那時還沒能做出一個文化沙龍—直到他們遇到了主持人閻華。
因為一次采訪,閻華與陳鋼相談甚歡,便介紹著與嵇東明相識。幾個人聊過幾次,“克勒門”就在貴都大酒店誕生了。陳鋼吆喝各界文藝嘉賓捧場,閻華主持,嵇東明集合酒店上下員工支持。“我們是在營造一個夢境,讓進到這個劇場沙龍里的人都像做夢一樣。”陳鋼把這個夢,稱為“克勒夢”,它讓前來做夢的嘉賓沉浸其中,不再孤獨。
上海國際貴都大飯店27層貴都軒長廊被許多藝術家的真跡點綴。
“老克勒不老,永葆青春”
“世界上許多重要的藝術潮流都是在沙龍中誕生的。因為在沙龍中,藝術家可以平等、自由、寬松地交流,相互碰撞,激發靈感。還會吸引其他領域的人士自由參加,跨界互動。逐步形成文化藝術的生態環境。”陳鋼說,“克勒門”就是想形成這種生態環境。
最早的活動在2012年9月,當天大家聚集一堂聽嶺南大學教授許子東講述“克勒”一詞的前世今生。品茗賞畫、樂韻飄香。秦怡、顏正安、畫家謝春彥、作家陳丹燕、作家陳村等滬上文化名人光臨沙龍,分享各自對精致優雅生活方式的理解。周璇孫女周小璇與兩位外國友人協力,以擊鼓鳴樂的方式演繹了周璇《四季歌》、《天涯歌女》等名作?;顒舆€專程請來了上海三四十年代百樂門的鋼琴手余敏昭女士,以及當年上海百樂門里中國第一支爵士樂隊杰米·金(Jimmy King)的首席貝斯手鄭德仁先生。
“克勒門”的每次聚會,都有一個與上海城市文脈相關的主題,如旗袍、海派京劇、詩歌、口琴、電影等。必須有一些真正的“老克勒”們來講述當年的故事,這就要依照主題去尋訪一些歷經歲月滄桑的,跟上海發展變遷有歷史關系的人物。在弘揚旗袍文化的“云夢”沙龍活動中,就找來當年老字號鴻翔時裝店做了八十多年裁縫的褚先生—他曾為宋慶齡、胡蝶等人服務過,鴻翔曾經的“小開”—84歲高齡的金先生也被請來捧場。閻華印象中,許多“老克勒”身上有種特有的幽默感,反應極快,模仿力強,善于自嘲,分寸有度。“我覺得這似乎是‘老克勒’們身上的一種共性,經歷歲月沉浮,他們能用一種符合他們教養、閱歷和格調的智慧來看待人生。幽默,是最從容的表達。”
“人家說我面子大,面子再大,也就一次。人家買你一次賬,下一次再去請就不行了。這個社會,沒有利益,誰和你聚?文藝圈必須有事沒事多聚,不僅團結上海文藝力量,更是要重塑經典高雅的海派氣質。”陳鋼說。陳鋼并不希望“克勒門”給人們造成一種誤會—就是一幫‘老人家’的聚會。“老克勒精神是不因為年齡變化的。我們現在也有不少年輕擁躉,要把閻華推出來,因為年輕的女士代表著親和力和文化力量。”
陳鋼覺得目前“克勒門”注重每次活動都要出新,有新人,也要有新的藝術樣式。“影夢”活動中,陳鋼建議安排一次“斗琴”的表演,結合《海上鋼琴師》里的場景,要讓宋思衡和薛穎佳來斗—在陳鋼眼里,宋思衡、黃蒙拉這樣的炙手可熱的音樂家,非常需要廣泛接觸社會,而不能僅僅在音樂會上表演陽春白雪。“上海太需要這些人聚集在一起了。他們商演的出場費都極高,愿意主動來參加,非常難得。我們一定要搞出‘大上海’的感覺,不要老是雞雞狗狗小家子氣,難道上海人都拿不出手了嗎?要把上海真正的形象拿出來。人家跑過來就問,是不是有大財團支持?一點沒有!閻華昨晚還在趕片子,她發動了很多義工,如果讓電視臺里做這些節目得花多少錢??!這就是文化的力量。我們很純的!”
貴都軒圖書館,書架上放滿了藝術家們的簽名藝術作品。
五維感官
91歲的秦怡可見過大世面,她幾乎每次活動都參加,對“克勒門”下午茶之精美也大加贊賞。這一切多虧了嵇東明的把關。他在“克勒門”的角色非常重要,他是“貴氣”的散播者,正在用心將貴都大酒店打造得更具文化韻味。他為每一次活動精心準備茶點,籌備工作細致到每一場活動都有一款專門為那場文化主題所配制的茶,一款同樣特別調制的縈繞整個場地的香薰。在他們看來,克勒門的文化沙龍就是要講究全方位的聚會氛圍和品質。嵇東明稱之為“五維感官享受”,“經營的是酒店,做的是文化,打造的是記憶,賣的是感覺。貴都歷史比較短,故事不多?那么我們就來積累故事。”他說。
每次沙龍開講前,嵇東明首先會講解當天的茶葉。例如3月25日那天喝的6罐茶是前一晚剛過了海關的斯里蘭卡紅茶,來自緹波拉山脈克拉蓋特茶莊,采自漫長的旱季之后雨季來到之前的一刻,每根芽上面的兩片葉子做的茶,一生都在從事茶葉種植的大師費奧南多一共只做了600罐,每一罐都留有簽名。嵇東明要把下午茶做出文化味,他經常去陳鋼位于上海音樂學院的工作室,根據茶款、音樂配什么故事,他們倆最后組合了7種茶和7個故事。洋甘菊配陳鋼改編的《春江花月夜》—琵琶西施講述江南月夜的故事;意大利杏仁紅茶配小提琴浪漫曲;愛之月茶中茶由于出產地有著凄美的愛情故事,所以配以《梁?!分?ldquo;化蝶”的故事;還有一款西南小種配《圖蘭朵》,東方公主的故事
貴都的餅房和冷房也新鮮做出可口美食,像伯爵茶配黑巧克力,嵇東明要求找到最好的可可粉,做出85%純度的黑巧克力,茶與黑巧克力兩樣物質的層次感在舌苔上律動,和著音樂奏響共鳴。精油又是紅木的味道,聽覺聲音和情感連接—有的人聽了臺上嘉賓的故事和著音樂,眼淚奪眶而出,五維感官體驗,與老克勒文化巧妙融合。
貴都軒是克勒門里邀請的文藝界人士最喜愛的下午茶場所,這里的印章匯總著屬于貴都的歷史故事。
來這里忘記自己
顏正安是“克勒門”的???,她認為大多數藝術家之所以可以在每個時期都保持住生活的精彩,是因為藝術的生命力。“藝術是一種興奮劑,如果長期補充這種興奮劑,用不同形式刺激自己,就可以保持精神狀態。我們的外殼終究會老去,但我們的精神就會有不同的狀態出現,眼光里閃爍出讓人興奮的吸引力。”
“我畫畫也好,表演也好,講課也好,在任何情況下,一定要學會如何忘記自己。從我開始學表演最早學的就是忘記自己。把自己看得太重會非常累,一直關注別人怎么看你,只要忘記自己,馬上會很輕松—你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我就這么著。上了場,你一定不是顏正安。在‘克勒門’,我經??梢酝涀约?,投入藝術的世界中。”
閻華認為,現在不少精英開始關注文化需求,“許多企業來找我們做培訓,靜安區四套領導班子也特地安排我們為做了一場老上海文化講座,一些銀行還安排我們去給貴賓做沙龍。盡管如此,我們的活動依然是采取邀請制的,只邀請是真正熱愛藝術,可以交流的人,并不是有錢就能來的。”
陳鋼覺得還是要從經典里討智慧討方法討創意,大家都在這個平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劉廣寧和童自榮,作為配音演員曾經影響了好幾代人。把他們請過來,陳鋼認為是他的責任。“劉廣寧前天晚上還吊著水,打著針,她特地把光盤找出來,幾十年沒弄過《魂斷藍橋》了,一次次問我究竟要怎么弄才可以出最佳效果,我跟她說讓她穿插情感解釋就好。這些老藝術家身上的敬業精神,一點沒有銅臭氣,對藝術的追求就是使命,他們上了臺也忘記了自己。”陳鋼說。
“上海的資源就是大海,要精耕細作。”陳鋼提議,“4月10日我們做陳逸飛8周年紀念,5月5日請來白先勇講他的上海夢。6月3日結合黃蒙拉等上海年輕文化人為他們弄一場‘小克勒’專場。以后每次做完后,我們去顏正安在朱家角課植園的工作室去吃吃玩玩,坐游船吃農家樂去。”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好!就這么定了!”
“克勒門”活動并非追溯過去,也不是為了貼個標簽,而是希望打開一扇了解、交流海派文化藝術的門,讓更多熱愛它的人有一個平臺,分享和品讀一種高尚雅致的生活方式。老克勒們已漸漸遠去,但高雅、精致、有品有味的上??死瘴幕瘧撚涩F在和未來的“中克勒”、“小克勒”們傳承下去,因為這也是作為國際大都會和中國城市文化發祥地的上海的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