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山間找自我

張翔海把攀登雪山當成了一場與自己的較量。在穿行一座座險峰的冒險征途中,他尋找的不是刺激與愉悅,而是對生命的挑戰,對自我的認同。

張翔海把攀登雪山當成了一場與自己的較量。在穿行一座座險峰的冒險征途中,他尋找的不是刺激與愉悅,而是對生命的挑戰,對自我的認同。

“因為山在那里!”

1924年,當《紐約時報》向英國登山家George Mallory提出“你為什么要攀登珠峰”的疑問時,他這樣回答道。在將近一個世紀后的今天,這句話依然被無數的登山者視作金玉良言。

張翔海的下一站,就是他夢寐以求的珠峰。這是他第一次對珠峰發起正面挑戰。他顯得比往常更加激動,“雖然在這之前已經登過十來座雪山,但珠峰仍然用她的高度證明了一切。”

“現在唯一的目標就是堅持訓練、調整好身體狀況。”這不是一次大本營旅行,而是一次真正的攀登。珠峰終年積雪,山上的天氣更是喜怒無常,隨時有可能讓人陷入各種險境,因此,張翔海的準備工作也比平時做得更加充足些。比起以前做的攀登訓練,他目前的訓練明顯頻率加快,訓練量也更重了。

五年里,張翔海在十座雪山上留下了他的足跡。然而眼前這個通訊軟件公司的老總,看上去卻并不像是一個登山者,而更像是一名探險家—他會理性地看待自己每一次的冒險之旅,對每一次攀登做出細致的規劃和分析:他總是將較低難度的雪山攀爬作為向高難度雪山發起挑戰的預熱;他還會主動選擇負重上山,以訓練自己的耐力,備戰下一次的登山;且每年向兩座雪山發起挑戰,風雨不改。

“攀雪山的精神,實際上是一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因為實在太苦了!”和其他登山愛好者不同,張翔海并不認為登山能給他帶來愉悅的體驗—對他而言,登山過程中體會到的更多的是枯燥、乏味和痛苦,說得上樂趣的,也僅僅是和隊友們的談笑和相處。但也正是這片空曠的冰天雪地,讓張翔海有了更多的機會直面自然,和自己的內心對話。

張翔海 重慶荊棘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登山愛好者。新浪微博:印第老斑鳩http://weibo.com/cqzhangxh (名牌雜志資料庫/圖)

雪山奇幻之旅

2008年元旦的前一天,在好朋友小毛的號召下,張翔海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高海拔雪山攀登—目標是川西四姑娘山的三峰。在這趟短短的雪山之旅中,他體驗了無數個第一次—第一次接觸高海拔攀登,第一次獨自面對危險(雖然有協作,但僅僅是線路向導和修路),還在埡口看到了2008年的第一個日出。“成功登頂四姑娘山,不僅挑戰了自己的極限,更讓處身于極限環境下的自己更加變得堅持。”從山上下來,一種觸及靈魂的感動突然擊中了他。張翔海清楚,“這就是我需要的。”

五年過去,張翔海已經攀過了十座雪山—海拔在五千米以上的有四川四姑娘山三峰、云南哈巴雪山、四川半脊峰、青海崗什卡雪山、四川玄武峰,海拔在六千米以上的則有四川田海子雪山以及青海玉珠峰,還有海拔七千二百米的西藏寧金抗沙峰。除此之外,還有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和尼泊爾的馬納斯魯峰。

去年七月,張翔?;宋逄鞎r間,成功登頂有“非洲屋脊”之稱的乞力馬扎羅山。乞力馬扎羅山位于坦桑尼亞東北部及東非大裂谷以南約一百六十公里,是非洲最高的山脈,盡管位于烈日似火的赤道地帶,乞力馬扎羅山依然冰雪覆蓋。“這座山其實沒有太多技術難度和風險。但乞力馬扎羅山并不像國內一些高原上的雪山,因為坦桑尼亞的海拔較低,這座山幾乎是拔地而起,在山的起步入口只有一千多米海拔,整個雪山上升四千多米,比珠峰的上升高度都高。所以線路較長,會比較辛苦。”

但這并沒有成為張翔海的阻礙。更讓人訝異的是,他甚至每天背著28斤重的行李登山,背了整整五天—他把這次攀登當作下一次高海拔攀登的預熱訓練,因此拒絕了協作的背負,刻意讓自己負重攀登。這種種的辛苦在張翔??磥矶挤浅V档?。他用“一次探險的奇妙旅行”來形容自己的乞力馬扎羅山之旅。“乞力馬扎羅很漂亮。低海拔起步是熱帶叢林,中間是灌木叢,再往上就是草甸,最后是碎石、雪線。在短短幾天的攀登過程中,我經歷了從夏天到秋天,再到冬天的季節過程。”

而在他眼中最美的山,則是西藏的寧金抗沙峰。“寧金抗沙”,在藏語中的意思即是“夜叉神住在高貴的雪山上”。第一次認識到這座山峰,是在回渝的動車上,張翔海翻開了一本雜志。里頭正巧有一篇徒步者寫的寧金抗沙游記,文章中提到的這座雪山一下子就把他給吸引住了。當即他便決定,日后一定要親自會一會這座美麗的雪山。不久后,他便實現了自己的這個愿望,登上了這座讓他魂牽夢繞的雪山。在這里,他目睹了千姿百態的絨布冰川,更見識了宛如仙境的羊卓雍錯湖,“就像高原上的一面碧藍色的鏡子,非常漂亮。”

在外行人看來,每座雪山的風景都是類似的:白雪皚皚,一片蒼茫。但在張翔??磥?,每一座雪山都有它獨特的美,靜待登山者去探索、發現。“五千米的山峰,像阿詩瑪一樣秀美、羞澀;六七千米的山,每個都有著受人尊敬的名字;而八千米的山,那就是圣殿。”

同一座雪山,張翔海很少會攀登第二次。“因為能夠攀登的山峰太多了,不同的山有不同的體驗。”張翔海無法描述自己穿行在山巒之中的奇妙感覺,他說那是常人無法感受到的一種生命的洗禮。“回歸自然的感覺,就像你滿身泥濘,然后沖了一個特別干凈的澡,清爽、自由。”在他看來,攀登,是人類最早、最原始的本能之一。所以,告別都市的鋼筋水泥,選擇重新回歸山巒的懷抱,實際上就是回歸到自己的本能。“在山野里行進,心跟周圍的高原、雪原、藍天一樣開闊。到了夜晚,你面對著天空和銀河,面對著人生中從未經歷過的靜謐,突然有了一個還原真實自我的機會。這個時候,就是你真正能與自己對話的時候。”

放棄也是一種前進

每次登山之前,張翔海都會站在山腳下,看著望不到邊際的山巒問自己:“為什么我會跑到這里來受罪?我為什么這么愛折騰?”而他給自己的答案是,“這種‘折騰’的狀態讓我隨時保持清醒。風險這東西,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相對存在的。只要我控制得好,就不會有風險。所以,想要安全,想要平安、幸福,就要絕對控制好風險。”

很難用幾句話概括攀雪山之險。“一切在山下看上去很普通的小事,在山上都會成為各種困難。”張翔海就遇到過這樣的“意外”。攀雪山的過程中,一名隊員下撤時帶走了自己背負的高山燃氣罐,團隊因為失去了燒水的燃料,導致隊員們嚴重缺水。張翔海也因為這次脫水導致低血氧,最后一天已經到了幾乎無法站立的地步。

在登山者的世界里,這樣的危險隨時存在。而張翔海離死亡最近的一次,則發生在去年九月的尼泊爾馬納斯魯峰上。他把這次登頂的全過程都記錄在了自己的網絡日記里。這是他的“第一個八千米,第十座雪山,第十一次攀登”。登山前的和平安寧和登山時的種種危險,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他在這趟攀登中遭遇了身體的不適,更親眼目睹了大規模的雪崩。有十二個人在那次雪崩中遇難,其中不乏登山前和他在山腳下聊過天的“山友”。

裂縫、高山病、凍傷、滑墜、雪崩……海拔八千米的高峰意味著所有雪山可能具備的危險的總和。但近年來,商業組織登山公司的出現,讓不少人都忽視了高海拔雪山的高風險。“很多人都錯誤地認為,只要有錢,就有條件攀登海拔八千米的山。抱著這種心態去登山的人,出了事稱為正常,不出事才叫運氣。事實是,每年都有不少的登山者長眠在海拔八千米以上的山上。”張翔海呼吁所有登山愛好者都必須用清醒、理性的頭腦去應對在攀登過程中遇到的每一個細節。就拿這次山難做例子,同樣面對惡劣的天氣,張翔海的小分隊選擇了在營地里等待天氣轉好,而失事的小分隊則選擇了在風雪中繼續登頂。“雖然他們很勇敢,但這場災難的確可以避免。因為隊員們個性固執、對登頂的欲望極度強烈,才導致了這次山難。”

“對于登山者而言,感受最好的時刻并不在于登頂,而在于從險峰上平安下撤,回頭望著雪山,看曾經攀爬過的線路的那一刻。”目睹死亡,張翔海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了解自己的極限。“相當多的人不清楚自己的極限在哪里,因此貿然一味地追求堅持、登頂,而在這背后則隱藏了太多的風險。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前進。在攀登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思考如何在惡劣的天氣和環境中成功登頂,而是要懂得在自己的心理承受或體能極限到達之前,選擇放棄。”

很多都市人把登山作為一種舒緩生活壓力的方式,但張翔海不這么想。“登山不會讓我放松,反而會讓我更緊張。對我來說,登山不是一場愉悅的體驗,而是一個不斷認識自我的機會,是一場非??嗟男扌?。”但他享受這一種苦行僧式的生活—接下來,他打算挑戰戶外界著名的7+2計劃,即攀登七大洲的最高峰和穿越南北兩極。

在張翔海的字典里,沒有“恐懼”二字,卻有著用來形容他心目中登山精神的八個字—“認識自我、挑戰生命”。

 

張翔海(右)和隊友老鹽登上尼泊爾的馬納斯魯頂峰。這次攀登,有12 位登山愛好者在大規模的雪崩中遇難,而張翔海和自己的隊友也遇見了從未有過的挑戰。 (名牌雜志資料庫/圖)

張翔海的登山經

●如何學習攀登雪山相關的包括地形、天氣等方面的知識?

攀登雪山不僅僅需要體力,同時也需要很多其他的知識。國內外有很多專業的書籍,比如《登山圣經》、《極限攀登》等,自己要學習,還有就是和一些高手攀登的時候,學習他們的一些經驗。另外,國家登山協會每年都有一次專業的高山技能培訓,是入門的一種高山知識普及。

●適當的登山季節一般是什么時候?

每座山都有不同的適合攀登的季節,一般來說要避開雨天、大風、氣候交替的時候。天氣在攀登中是至關重要的,惡劣的天氣不僅會嚴重影響攀登,甚至會帶來致命的危險。所以在攀登前,天氣的準備非常重要,通常會在一些國外專業高山氣象網站下載當地的天氣分析報告以便制定攀登計劃。

●攀登雪山之前,要做哪些體能訓練?

城市的快節奏工作,把人的身體變得很頹廢。工作以來,我幾乎沒有系統的鍛煉,體重、體能、力量等方面都很不理想。所以我開始通過長跑、跑山、游泳等運動把體重控制下來。攀登之前的身體強化訓練包括下肢力量、腰腹力量、上肢力量的鍛煉。還有長跑,每次至少要跑一小時以上。雖然是個比較枯燥的過程,但通過長跑可以鍛煉心肺和腿部耐力。當然也少不了技術訓練,多參加國家登山協會定期組織的攀冰培訓、高山技能培訓。我每年會到雙橋溝里面攀冰,偶爾會熟悉下攀巖。平時也要注意生活習慣,戒煙酒、戒地溝油。

●攀登雪山之前,對自我的要求是什么?

除了健康的體魄,攀雪山需要的因素有很多,因為在山上每一個環節都會成為致命的關鍵。首先當然是自己的攀登技術,哪怕是行走步伐也要算計在內。其次是對自我認知的要求,要對自己的極限有所了解,在攀巖遇到困難的過程中也要有果斷的決策。還有要懂得適時進行自我休整,營養補充。但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心理,你的心理素質是否過硬,會直接影響到你的體能、決策力和判斷力,以及你對這次登山的目的、意義的認識。

●在攀登的過程中,您會如何保護自己?

攀雪山的過程中,安全是永恒的話題!攀登中有很多保護措施,結合之前的專業培訓以及平時的學習、訓練,根據不同的線路可以選擇不同的保護方式,比如:過冰裂縫區域,可采用繩索結組;在冰壁上行徑,可采用交替保護。手套、雪鏡會準備備用,也會戴頭盔,防止落石、冰塊的砸傷等。安全是個鏈條,由很多環節組成,一個疏忽,就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平時的訓練停留在體能、技術方面,無法規避雪山的一切風險可能。但登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斷攀登,心理、經驗、判斷都會越來越成熟。

●請給我們推薦一些攀雪山時的必備品。

不同的山需要不同的技術裝備,最基本的裝備包括登山包、沖鋒衣、羽絨服、保暖帽、防曬霜、雪鏡、保暖排汗內衣褲、沖鋒褲、高山靴、登山杖、冰鎬、頭盔、主鎖、保溫水壺等。除此之外,充足的食物、詳細的登山計劃、優秀的搭檔也是非常必需的。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