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1
希望小學
1990年5月19日,共青團中央和中國青基會,在安徽省金寨縣南溪鎮中心小學原址上修建了全國第一所希望小學。此后,援建希望小學逐漸成為了民間公益善行與政府善舉的一種合作方式。
自1991年不斷涌現的“大眼睛”“大鼻涕”“小光頭”等孩子的照片,感動了全中國,也推動這項工作廣泛開展起來。希望工程,幾乎就是那個時代中國公益的代名詞。
希望小學由于具有項目實體可查、便于回訪監督、公益效果切實可見等特點,在近年被許多企業和民間人士通過輿論監督、獨立運作的方式,將這種公益行為變得更加透明規范。如巴曙松等華中科技大學校友發起籌建的雅安石棉縣希望小學,在此次雅安地震中屹立不倒,被網友譽為“房堅強”;最近陜西中獎5285萬元的彩民,以個人名義捐資30萬元興建希望小學,他在捐資籌建希望小學時也選擇與當地校長直接聯系,從而避免善心旁落。
而中國平安等企業,通過多年的公益探索,在希望小學的運作上逐漸形成了自有的一套體系。中國平安自1994年于安徽省六安市捐資興建了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學以來,經過近二十年的不斷努力,在全國各省、市邊遠貧困地區捐建了106所平安希望小學。除了援建,中國平安也同樣重視希望小學的維護。從2007年起平安設立“ 平安希望小學日”,啟動希望小學百萬維護計劃,每年劃撥百萬元維護???,用于各地平安希望小學的維護,對各校校舍進行修繕,不斷改善和提高孩子們的求學環境。同時平安發起“平安希望小學優秀教師獎勵計劃”和“平安希望小學教室培訓計劃”,為在貧困地區基礎教育事業中無私奉獻的老師提供物質鼓勵,并為他們創造去其他城市一流學校觀摩學習的機會,提升業務技能。中國平安對希望小學的投入,已不再是單純的捐建,而是形成了“援建——維護——鼓勵自生”配套的公益體系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