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移民新方向:肯尼亞
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他們擁有一切華人的典型特征,他們中的許多人甚至就生在中國,他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ABC(生在美國的華人),他們說他們的下一代會是“生在非洲的華人”。
責任編輯:張哲 實習生 陳建宇
2013年3月4日,肯尼亞全國大選。圖為肯尼亞人在排隊等待投票。
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他們擁有一切華人的典型特征,他們中的許多人甚至就生在中國,他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ABC(生在美國的華人),他們說他們的下一代會是“生在非洲的華人”。
中國男生“很溫柔”
江偉對非洲人生活節奏的認識來源于他黑皮膚的肯尼亞女友:兩人在網上相識后,第一次線下的正式約會,女方就遲到了兩小時!但江偉等來的是愛情。女孩來到約會的飯館,有點驚訝地發現江偉還在,心想,喲,這么有耐心的男生一定不錯!
相處久了,她覺得中國男生“很有耐心、很溫柔”。遲到久了,肯尼亞男生可能早就走開了。況且江偉還會在她不高興的時候哄她開心,會一間店鋪又一間店鋪地陪她閑逛,只為買一雙鞋子。至于江偉,最開始他會為女友經常性的遲到而頭疼,但慢慢也習慣了,還發現了女友的不少優點。這個肯尼亞女孩的樂天和知足最讓江偉滿意,“買100先令(不足人民幣10元)的耳環給她,她也會很開心!”
這里是內羅畢,肯尼亞的首都??夏醽喌靥幏侵薮箨懙臇|部,東非大裂谷是這里最重要的地標。江偉連同他的中國朋友們成為了這里的最新移民。
在多數中國人的印象中,除了趙忠祥老師解說的《動物世界》,乞力馬扎羅的雪,這里最著名的恐怕是丹麥女作家伊薩克·迪內森(Isak Dinesen)的作品《走出非洲》。作品中,女主人公的農場坐落在恩貢山腳下,赤道從中穿過;“濃烈而純凈”的非洲,天空是紫羅蘭色的,色調如同經過燃燒的陶器。
然而人們不會想到,如今的內羅畢街頭,在車站,拉客的小伙已經熟練掌握“Ni Hao(你好)”;在盜版DVD的小販那里,不難找到《白蛇傳》之類的中國古裝影片;在國家博物館一個展示現代生活的櫥窗里,學生書包上面寫著“藍貓”、“淘氣”。
是的,號稱“非洲小巴黎”的內羅畢,連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