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秉元:人情味的蛻變

有趣的是,當專業化程度提升,人際網絡上的重要性下降,這是經濟活動的副產品。而且,這個蛻變的過程,是由下而上、自然而然形成

 

熊秉元

在海峽兩岸及香港地區之間,香港的國民收入最高,臺灣次之,大陸殿后。面對各種問題時,在大陸最可能動用各種關系,在臺灣比較少,而在香港最少

    我在臺灣出生成長、工作生活,曾在香港客座任教,這學期休假,又在中國大陸游學講課。對于兩岸三地之間的種種差異,一直帶著興味和好奇。而且,不只是旁觀琢磨而已,總希望站在社會科學研究者的立場,思索有所得之后,能發而為文,記下自己的所見所思,也為社會科學添增新的智慧。
    這次到大陸,停留的時間較長,和學界的朋友酒酣耳熱之際,也不忘記附庸風雅,高談闊論。慢慢的,慢慢的,在腦海里逐漸有了構想,想捕捉一個畫面,是對兩岸三地的比較。
    借著一些具體的數字,當然可以反映兩岸三地的不同,譬如,收入水平、電話數、汽車數、用電量等等。然而,這些冷冰冰的數字,不容易傳遞社會的脈動,也無法反映一種動態的變化。而且,單單是收集這些數據,并沒有智識上的興味,也不容易得到學術上的共鳴。最好能別出心裁,見微知著;既能生動地刻畫三個不同社會的特色,也有智識上的趣味。
    具體的做法是,我想設計一份問卷,擬定一些問題,然后征詢兩岸三地的學子,在實際生活里,如何處理某些情境,例如:親友生病,必須住院,找病床需不需要透過人際關系?開車違反交通規則,被開罰單,是否可以透過關系取消罰單?如果到銀行申請房屋貸款,需不需要托人幫忙?大學入學,請人幫忙是否有用?還有,最近一個月里,在公共場所(地鐵、馬路、商店)有沒有看過陌生人吵架對罵?
    這些問題所描繪的情境,都和日常生活經驗息息相關。對每個人而言,只要反身自問,答案直截了當。在不同的社會里,通常是以不同的方式來面對和處理這些問題。愈有“人情味”的社會,很可能就以人情為工具,周旋因應。至于在公共場合吵架對罵,恰巧是人情味的反面——對于人際網絡之外的人,可能就以不顧人情的方式,處理彼此之間的摩擦和爭端。
    而且,這些平凡無奇、柴米油鹽式的問題,其實和學理上的論述關系密切。具體而言,透過這些問題的比較分析,可以整合社會學和經濟學的相關理論。社會學里, “鑲嵌”(embeddedness)和“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是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發人深省的智慧結晶。這兩個概念,表面上是指不同的現象,其實有相通之處——人際之間,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有某種聯系,也有某種價值蓄積其間。
    相對的,在經濟學里,“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是重要的分析性概念,也涉及到人際之間的互動。因此,整合社會學和經濟學的重要概念,本身就有智識上的興味。這些學理上的概念,還可以和華人社會的特色——關系——連結在一起。
    可是,有了問卷和問題,要怎么測試呢?我覺得,問卷的測試,可以有兩個大方向:一方面,以大陸、香港和臺灣的大學生或在職生為對象;主要目的,是比較兩岸三地,華人社會里人際網絡的差異。另一方面,以大陸不同區域(一、二、三線等城市)的大學生或在職生為對象;主要目的,是測試城鄉差距,分析人際網絡和都市化的關聯。
    這些比較和對照的興味所在,是希望能捕捉和描繪華人社會的人際網絡;而且,稍作延伸,還可以進一步探討兩岸三地(乃至于納入新加坡)在民主程度、法治觀念上的差異。
    透過這個計劃,在理論上可以整合兩個學科里重要的分析性概念,并且和實際社會現象作一聯結。也可以以鑲嵌/交易成本/社會資本/關系等廣為學界所接受的概念為基礎,探討華人社會之間以及華人社會之內的差異。因為歷史因素使然,兩岸三地歷經了不同的軌跡,也處于不同的狀態。對于現有的差異作比較分析,并且探究背后的影響因素,可望發掘出一些關鍵性因素,在智識上和公共政策上,都有相當重要的含意。
    客觀上來看,在廿一世紀初,兩岸三地之間,香港的國民收入最高,臺灣次之,大陸殿后。同樣的,就專業化和法治的程度而言,排序也是如此。然而,在觀念上,人際關系的緊密程度,剛好和收入、專業化、法治程度顛倒。也就是說,面對各種問題時,在大陸最可能動用各種關系,在臺灣比較少,而在香港最少。大陸的大城市和鄉村之間,也應該呈現同樣的趨勢,只是方向剛好相反而已。
    這種現象背后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經濟發展程度愈高的社會,專業化的程度也愈高,而且兩者互為因果。專業化,是以工作上的專業表現,得到報酬和獎勵。因此,產品愈好,而不是人際關系愈好,賺的錢愈多。人們會花心思氣力在自己的專業上,而不必著力去經營人際關系的網絡。有趣的是,當專業化程度提升,人際網絡上的重要性下降,這是經濟活動的副產品。而且,這個蛻變的過程,是由下而上、自然而然形成,政府由上而下、三申五令,也許有宣傳的效果,但實際幫助不大。
    雖然只是腦海里的構想,但是問卷調查的結果,大致方向似乎非常明確。經過比較對照,可以生動的反映兩岸三地的差異。而且,這些調查結果也可以建檔,幾年之后再作一次,然后,每隔三五年定期重作。長期來看,這些調查會是另一種形式的紀錄片,捕捉了三個同文同種社會變遷的過程,也記錄了這三個社會之間的距離。
    如果能有一些志同道合或臭味相近的朋友,一起來拼圖,相信能拼出一幅生動有趣、有啟發性的圖樣!
    (作者為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客座教授,電子郵箱hsiungbingyuan@gmail.com)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