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精選】說“皇恩大赦”

赦免罪犯這一類詞匯,對大陸人已經很陌生了。最近的一次“赦免”是在1975年3月17日特赦全部在押“戰爭罪犯”。赦免制度在我國源遠流長,如何發揮其利避免其弊,也是法治建設與政治操作中應該考慮的。

國際新聞中最近有個熱點:“李明博卸任前特赦貪官犯眾怒。”李明博在職期間已經有過6次特赦了。特赦本來是國家元首的法定權力,這次因為特赦人員名單中可能有他政治盟友,因而干犯眾怒。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臺灣新聞界也向吳敦義問起馬英九是否考慮了大赦、特赦。吳回答,尚未議及這個問題。他又說“如果要減刑,實施對象也不會包括死刑,以及強奸、貪污等‘人神共憤'的犯罪者”。

赦免罪犯這一類詞匯,對大陸人已經很陌生了。最近的一次“赦免”是在1975年3月17日特赦全部在押“戰爭罪犯”。這距今已經35年了,四五十歲以下的人們大多沒有聽過“恩赦”“赦免”“大赦”這些詞匯了。

古代的中國不是這樣,“大赦天下”是經常出現的。自秦以來的2000年中竟大赦1200多次,如果再加上曲赦(對特定地區放赦)、別赦(個別赦免)、減等、贖罪、德音(與減等相似,死刑改流刑,流刑改徒刑,徒、杖、笞則全部赦免)等減寬措施,絕不下于2000次 ,平均每年一次,極其頻繁。

魯迅先生《風波》的背景是溥儀在張勛支持下演出的一場復辟鬧劇。小說中寫道,當“皇帝坐了龍庭了”的消息傳到紹興鄰近小村時,七斤嫂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這可好了,這不是又要皇恩大赦了么!”“皇恩大赦”這個本屬皇帝操作的政治行為,連一個不識字的普通農婦也都理解,而且贊揚脫口而出,仿佛她多關心這件事似的。其實她家里既沒有在押的親人,也沒有通緝對象。她的關心,只是一種習慣性的反應。在特定的時間里如果某類事情頻繁地重復出現,這就會在受眾的心理上形成一個“動力定型”。千百年來,皇帝登基都要大赦天下,現實如此,通俗小說與戲曲中也這樣寫、這樣演,久而久之,普天下的百姓也知道這個規律了,因此七斤嫂的這句無意之語,恰恰說明了“登基”與“大赦”的必然聯系已經深入人心了。老百姓也把它當作一件好事來歡迎,因為大赦不僅事關犯罪人員,有時他們也會得到些好處,如減免租稅等等。

《隨筆》2013年第3期 出版:《隨筆》雜志社

1. 赦罪溯源

犯了罪、被發現而判刑,照道理說這是彰顯公義的大快人心之事,為什么還要赦免那些罪有應得之人呢?這不是與懲罰構成了悖論了嗎?否。法律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產物,文明社會里對于犯罪懲治已經不是單純的報復和血仇。它是具有多種功能的實現社會有效控制的一種懲戒機制,因此也就有了與懲治相反的赦免。當然,不是一有法律,人類馬上認識到這一點的,赦免制度并非是伴隨著法律產生的。

宋仁宗嘉二年(1057)科舉考試,主考官是歐陽修,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有篇考卷(考生糊名的)中有云:

《傳》曰:“賞疑從與,所以廣恩也;罰疑從去,所以慎刑也。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

意思是說:獎勵如有可疑,應該從寬給予,以推廣恩澤;如果懲罰有疑,則應除去,涉及懲罰一定要慎重。帝堯之世,皋陶做法官,每次用刑殺人,帝堯都赦免,皋陶三次要殺,帝堯赦免三次。所以天下人都害怕皋陶堅持執法的堅定,也感念、感謝帝堯仁愛心懷。歐陽修很欣賞這篇文章,把作者取為第二。他本想取為第一,但又疑是自己學生曾鞏寫的,為了避嫌,使之屈居第二;開卷一看,考生是蘇軾,考官大跌眼鏡。然而歐陽修又有點困惑,不知“殺之三”“宥之三”之典出自何書?他下問蘇軾,蘇軾竟回答說:“想當然耳!”這個回答很妙,一方面表現出東坡才情豪放;另一方面,從歷史的真實來看也真的是想當然,當時法律初具,還不可能有“殺之三”“宥之三”的游戲規則出現。當然蘇軾更相信法律雖然具有懲戒功能,但其中也應包含著人類美好的感情———寬恕。

堯舜是傳說時代,用現代史觀的分法則是氏族社會晚期。當時有了不成文法,也可能有了法官審判(大多為巫師)。人們對神的信仰代替了對現實的理性分析與判斷。審案、判斷是非曲直還是靠神獸———獬(此獸獨角,善于分別曲直,見有人爭,它就用角頂沒有道理的一方),法官據此作出判斷。此時懲罰主要的目的是對犯罪人的報復,或許再加上“以儆效尤”。在缺少理性的時期,寬恕不可能彰顯。蘇軾為了張揚帝堯的仁愛,更為了突出人類的寬恕心,造出這個“殺之三”“宥之三”的典故,自然是“想當然耳”。

然而它又不是毫無根據,先秦文獻確實記載過“三宥”在處理案件中實施過程。如《禮記•文王世子》:

公族無宮刑。獄成,有司讞于公。其死罪,則曰某之罪在大辟;其刑罪,則曰某之罪在小辟。公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公又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及三宥,不對,走出,致刑于甸人。公又使人追之。曰:“雖然。必赦之。”有司對曰:“無及也!”

這有些像演戲,但不是表演統治者對所有民眾的“寬仁”,而是表演統治者對有宗族血緣關系犯罪人的親情。公族(王族)成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