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憶溈:邱吉爾致邱吉爾
在英語世界里,那個連無知的人都一定知道的“溫斯頓·邱吉爾”存在著一個連博學的人都可能不知道的“同名異構體”。
■西書拾零
英國的邱吉爾 美國的邱吉爾
我在40歲的時候才知道“溫斯頓·邱吉爾”的存在。他給我的“不惑之年”帶來了一陣疑惑。
我沒有必要在這件事情上過于責備自己。因為我有絕對的把握,在我已經知道他的存在的時候,絕大多數人還仍然蒙在鼓里,還不知道他的存在。也就是說,在這件事情上,我仍然應該享受“先知”的待遇。
我是從一本題為《制造排行榜》(Making the List)的書里面知道“溫斯頓·邱吉爾”的存在的。這本書的副標題是“美國暢銷書(1900-1999)的文化史”。書中列出的1901、1904、1906、1908以及1913年的頭號(以及1900年排名第8位,1910年和1915年排名第2位和1914年排名第3位)暢銷書作者是同一個人:他的名字叫“溫斯頓·邱吉爾”,他的暢銷作品的風格叫“歷史小說”。
我當然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聯盟“三巨頭”中的那個“溫斯頓·邱吉爾”曾經得到過諾貝爾文學獎。但是,我也知道他是因為有文學色彩的歷史著作(洋洋灑灑的“英國史”),而不是因為有歷史痕跡的“暢銷小說”而獲獎的。
這就是說,在英語世界里,還有另外一個“溫斯頓·邱吉爾”曾經風靡一時?;蛘呓栌糜袡C化學中的概念,那個連無知的人都一定知道的“溫斯頓·邱吉爾”存在著一個連博學的人都可能不知道的“同名異構體”。
《制造排行榜》共分十章,每十年為一章。作者為每十年的“排行榜”寫的說明為研究美國19世紀的圖書市場和閱讀趣味提供了很好的資料。他在第一章的第二段就談到了兩個“溫斯頓·邱吉爾”的“沒有”關系。他說“排行榜”上的這個多產作家不是那個“未來的”英國首相。那個“未來”的英國首相除了大量成功的歷史著作和自傳以外,只寫過“一本”不成功的小說。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發現了這兩個“溫斯頓·邱吉爾”其實發生過關系。不久前的一天晚上,我又翻開了從舊書攤上買回的那本1948年版的《我早年的生活》。我偶然先翻到了第18章。這一章是這樣開始的:“1899年春天,我開始意識到有另外一個也寫書的溫斯頓·邱吉爾的存在”。
溫斯頓·邱吉爾是從他收到的越來越多關于他的文學才華的贊譽中發現這種張冠“張”戴的混亂局面的。他開始以為人們在恭維他自己寫的那部小說,后來才漸漸意識到人們恭維的其實是寫小說的那個溫斯頓·邱吉爾。他于1899年6月7日從倫敦給溫斯頓·邱吉爾寄出了一封短信。這封充滿恭維和客套的信最重要的用意是向溫斯頓·邱吉爾保證將來他在發表作品的時候會在他們共同的姓與名之間加上他的另一個名字“斯本塞”。而溫斯頓·邱吉爾同樣充滿恭維和客套的回信是21日從大西洋彼岸的維爾蒙州寄出的。他在信中建議將來出版作品的時候,在自己的名字后面注明自己的出處(加上“美國人”字樣)。一場張冠“張”戴的混亂就這樣“私了”了。
邱吉爾在自傳中繼續講述兩個溫斯頓·邱吉爾的關系。他一年后去波士頓訪問的時候,第一個接待他的人就是溫斯頓·邱吉爾。他們在宴會上彼此發表了恭維對方的講話。邱吉爾最后還幽默地寫道,這混亂的局面事實上仍然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在那段時間里,“我的所有信件都還是寄到了他那里,而他用餐的賬單都仍然寄到了我這里?!?BR> 《制造排行榜》中大多數作者的名字都令我陌生。那些在過去100年里曾經紅極一時的名字證實了我對大多數暢銷書的“定義”:大多數暢銷書都是“很快就會被人忘記的書”。這個“定義”應該不會傷害任何正紅極一時的暢銷書作者,因為他們完全可以趁自己的作品還沒有被人忘記,暫時將它(們)算在那既一度暢銷又經久耐用的“極少數”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