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蜀:廈門PX項目不只是輿論的尷尬

經過反復博弈,權力對輿論的不適癥狀逐漸消失。權力與輿論關系的新階段,一個更為復雜的階段,自此發端了。廈門PX事件正是在這個角度,有著標本意義。
    攔轎喊冤,古已有之。遇到這種情況,當事官員再老大不情愿,一般都不會繞道走開,多少要給個說法。廈門地方當局現在遇到的可不是普通的攔轎,而是百名全國政協委員的集體抗爭。委員們反對PX項目落戶廈門城郊,聯名吁請遷址。那么地方當局如何回應呢?據《瞭望東方》雜志2007年第21期報道,廈門市委主要負責人在一個小型會議上表示,“委員提他們的,我們不理睬,要抓緊速度干”。
    直接導致前環??偩志珠L解職的吉林雙苯廠爆炸案,公眾應記憶猶新。PX就是對二甲苯,屬危險化學品和高致癌物。距市中心不過7公里的廈門PX項目一旦投產,廈門乃至整個閩南三角,都將籠罩在劇毒的化工陰影之中。隱患如此嚴重,不可能不引來囂囂公議,而地方當局竟毫不介懷。如斯局面,令人仰天而嘆。
    誠然,當下中國的言論空間是在不斷擴展之中,不受批評的公共事務,其范圍正在逐步收縮。但與此對應的另一種趨勢,則抵消了言論逐步開放帶來的正面效應?!安慌屡e報,就怕登報”,曾經是比較流行的官場心態。那時輿論初起,從來無須面對輿論的部分官員,真的遭遇輿論狙擊往往難于應對,輿論壓力那時往往能起一些作用。輿論一時間的凱歌行進,不免在社會認知上放大了輿論的能量。我們不免估計過高,似乎輿論真是制勝法寶。
    現在終于看明白,這不過是我們的浪漫幻覺。經過反復博弈,權力對輿論的不適癥狀逐漸消失。權力與輿論關系的新階段,一個更為復雜的階段,自此發端了。廈門PX事件正是在這個角度,有著標本意義。
    對廈門PX項目,還需要講什么大道理嗎?所謂以人為本,所謂科學發展觀,所謂權力制約,所謂輿論監督,無論在民間話語中,還是在官方文本中,難道不是早就講得很透徹了嗎?而廈門PX事件,與這些主流理念背道而馳,應該說是確鑿無疑的。
    人家并不需要教師爺,人家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韙,一方面是因為收益巨大。眾所周知,馬克思曾這樣描述資本逐利的非理性:“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他就鋌而走險;有百分之百的利潤,他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著絞首的危險?!比绻f資本如此,權力又何嘗不是如此。廈門PX項目給地方當局帶來的直接政績,是高達每年800個億的GDP增幅。巨大收益就在眼下,而至于可能發生的災難,那是說不準哪個后任的事,與我何干?既然權力與責任不對應,要求人家坐懷不亂,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第二個原因,就是人家已經看透了輿論的無力。輿論何為?說穿了,輿論不過是講講道理而已,至多不過是一種情緒而已。道理,情緒,你要重視它,它就有力量;但如果你有本事不拿它當回事兒,根本不理會它,它可能什么都不是,這正是當下某些官員的共識。在需要作秀的時候,在犧牲不大的前提下,他們或不妨對輿論讓步;但如果涉及切身利益,而且傷筋動骨,那就不予理會,除非來自新的而且是更高的壓力,否則,不要指望他們后退半步。
    相比于每年800億的GDP增幅,那如詩如畫的島城,那島城上的百萬市民,似都輕如芥末。百名政協委員抗爭又怎樣?輿論質疑又怎樣?怎樣的輿論力量都無法阻擋地方當局的一意孤行。權力對輿論已經產生了相當的免疫力,輿論的單兵突進根本不足以掣肘權力。遭遇這樣的新的困局,公眾尤其是那些懷著制約權力的夢想而投身媒體的莘莘學子,該經歷著怎樣的失望和迷惘啊。
    但是,這決不意味著輿論的無用。制約權力仰仗整個制度文明,仰仗滋養制度文明的多個元素。輿論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決不是惟一的元素,而必須與其他元素化合。有權威的中央政府,公正的司法,以及民間非營利組織,各種社會力量如果都能發揮作用,那么一旦當事雙方發生沖突,就不難找到超然中立的第三方力量,出面調解或為仲裁,也就不難找到一個智慧而平衡的解決辦法,使解決沖突的社會成本最小化,而不至于讓輿論單打獨斗。換句話說,輿論的背后,是整個社會的力量。只是在整個社會有力量的時候,輿論才有力量。輿論目前遭遇的尷尬,因此不只是輿論的尷尬,而是我們整個社會的尷尬。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