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干部培訓“青干班”
“青干班”是國家行政學院青年干部培訓班的簡稱,目標是為國家培養戰略儲備人才,即從長遠看有發展潛力的、在關鍵崗位、關鍵時刻能夠擔當重任的青年骨干。本期“青干班”學員共有37人,都是來自中央部委和地方的正處級實職干部,平均年齡38歲。他們需要在國家行政學院接受一年的脫崗培訓。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北京市海淀區長春橋路6 號的國家行政學院,第十二期青年干部培訓班學員在一堂討論課上。培訓班的學員大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處級干部。
“有誰知道‘共產黨’三個字最早的中文翻譯是什么?”
2013年5月10日上午,國家行政學院“青干班”課堂上,80歲的徐鴻武教授問學員。見沒人回答,他笑了笑,在黑板上寫下了“亢慕尼”三個字。
徐鴻武是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部教授,當時正在給“青干班”的學員們上《共產黨宣言》導讀課。說完“共產黨”的最早翻譯,他接著介紹“資產階級”最早的中文翻譯——“秉股者”。
共青團山東省委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卯金濤不住點頭,覺得這些內容都是他以前所沒聽過的。自2013年3月1日到京參加國家行政學院“青干班”培訓以來,卯金濤感到自己“學生的心態”越來越明顯。
“青干班”是國家行政學院青年干部培訓班的簡稱,目標是為國家培養戰略儲備人才,即從長遠看有發展潛力的、在關鍵崗位、關鍵時刻能夠擔當重任的青年骨干。
本期“青干班”學員共有37人,都是來自中央部委和地方的正處級實職干部,平均年齡38歲。他們需要在國家行政學院接受一年的脫崗培訓。
“來了之后都是學生,吃住在學院,課程安排得滿滿當當。”盡管外界對這些年輕官員在學校里學習什么很感興趣,但在卯金濤看來,“青干班”的學習、生活并不神秘。
“很少有人外出就餐”
5月10日早上,卯金濤與在家時一樣,6時起床、洗漱,然后開始讀英語。這半小時對他來說難能可貴,以前在家,他或多或少要做些家務,早晨讀書是不可能的事。
7點過后,卯金濤去吃早餐。青干班要學習一年,學院為他們單獨準備了一個餐廳,三餐都是自助,。卯金濤習慣了刷卡吃飯,但不是為了結算費用。這是國家行政學院為加強學員管理,于今年推出的一個舉措——通過刷卡,可看出哪些學員經常不在食堂就餐。
“我們班的學員基本都能嚴守紀律,很少有人外出就餐。”卯金濤說,畢竟這樣的學習機會難得。青干班學員由中組部在全國選調,中組部、人社部和國家行政學院聯合發文確定培訓計劃,今年已經是第12期。
一個易與國家行政學院“青干班”混淆的概念,是中央黨校的“中青班”。后者是198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