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泳:分私分明又一例
國家公職人員,如果沒有明確的公私觀念,以后想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而降低行政成本是很難的,在這方面,據我個人觀察,近年來的社會風氣是最壞的。
新思想舊習慣
我平時看書,見到公私分明的故事,都很留意。在這方面我倒是沒有偏見,不論是自由主義知識分子,還是老共產黨員,無論左右,在個人私德方面,凡能做到公私分明者,我以為都很令人尊敬。
我對這個問題發生興趣,主要是因為計劃經濟時代,可能把中國傳統中的公私界線搞亂了。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公私觀念極不清晰?,F在有了物權法,不知道以后是不是會好一些,但現在中國一般公職人員中,確實是沒有公私觀念。在政府人員方面,現在從高到低,招待方面的費用居高不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公私不分。凡來人請客,不問公私,都是公家花錢,私人用車,更是公私一體,而且先私后公。公家的財富,在公職人員的眼中,其實不是財富,能花則花。社會上層,我不清楚,但省級以下的情況,我多少知道一點。比如現在縣級公務員的收入較低,如果按制度化的收入評價,他們的生活水準是很低的,但事實并非如此。
因為中國的公務員層級過多,一般公職人員,一生中正常的升遷,很難超過兩次。這兩次,如果起點在中央,至少是廳級:到省至少是處級?鴉在縣至少是科級。而且其升遷的難易程度,上下恰好是反比例關系,越往上越易,越往下越難。在中央工作退休的人員,很少不享受廳級待遇的,在省工作的基本沒有不享受處級待遇,而在縣級工作的,能享受到科級待遇者很少。因為這個現實很難依靠個人努力改變,所以公私不分就成為一種現狀,越往下越明顯,現在縣一級工作的公務人員,基本是在一種完全沒有公私界線的生活中,除了住房一項尚有界線外,其他早已公私一體了。中國政府的行政成本極高,當然主要是制度原因,但也有些是個人道德造成的,因為凡老實人吃虧,基本是中國社會的一個鐵律,凡公家的便宜,一定要占盡。這種現象計劃經濟時代有之,但于今為烈。
抗戰時期,胡適做中國駐美大使,1942年秋天離任。胡適回國前,收到當時行政院長孔祥熙一信,信中說:“有何需助,務請隨時見告”。那個年代,社會清流對孔宋兩家印象都不好,胡適也不例外,他曾在一封給陳布雷的信中直接表示過。但胡適在駐美大使任上,有一件事對孔祥熙印象極好,就是因為當時向美國借款,主要靠的是銀行家陳光甫,而孔祥熙非常配合陳光甫。胡適收到孔祥熙信后,回信說:“承問需助否,至感。弟到任之日,即將公費與俸給完全分開,公費由館員二人負責開支。四年來每有不足,均實報請部補發。弟俸給所余,足敷個人生活及次兒學費。歸國川資已請部照發,乞釋念。前經管之宣傳費下,亦尚有余款,俟將未了各項結束后,當詳報?!薄吨腥A民國史料資料叢稿·胡適任駐美大使期間往來電稿》第三輯,中華書局,1978年)
一般人都明白衣食足而知廉恥的道理,但過了這個階段,為什么很多人還沒有樹立公私觀念呢?特別是國家的公職人員,如果沒有明確的公私觀念,以后想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而降低行政成本是很難的,在這方面,據我個人觀察,近年來的社會風氣是最壞的。
我平時看書,見到公私分明的故事,都很留意。在這方面我倒是沒有偏見,不論是自由主義知識分子,還是老共產黨員,無論左右,在個人私德方面,凡能做到公私分明者,我以為都很令人尊敬。
我對這個問題發生興趣,主要是因為計劃經濟時代,可能把中國傳統中的公私界線搞亂了。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公私觀念極不清晰?,F在有了物權法,不知道以后是不是會好一些,但現在中國一般公職人員中,確實是沒有公私觀念。在政府人員方面,現在從高到低,招待方面的費用居高不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公私不分。凡來人請客,不問公私,都是公家花錢,私人用車,更是公私一體,而且先私后公。公家的財富,在公職人員的眼中,其實不是財富,能花則花。社會上層,我不清楚,但省級以下的情況,我多少知道一點。比如現在縣級公務員的收入較低,如果按制度化的收入評價,他們的生活水準是很低的,但事實并非如此。
因為中國的公務員層級過多,一般公職人員,一生中正常的升遷,很難超過兩次。這兩次,如果起點在中央,至少是廳級:到省至少是處級?鴉在縣至少是科級。而且其升遷的難易程度,上下恰好是反比例關系,越往上越易,越往下越難。在中央工作退休的人員,很少不享受廳級待遇的,在省工作的基本沒有不享受處級待遇,而在縣級工作的,能享受到科級待遇者很少。因為這個現實很難依靠個人努力改變,所以公私不分就成為一種現狀,越往下越明顯,現在縣一級工作的公務人員,基本是在一種完全沒有公私界線的生活中,除了住房一項尚有界線外,其他早已公私一體了。中國政府的行政成本極高,當然主要是制度原因,但也有些是個人道德造成的,因為凡老實人吃虧,基本是中國社會的一個鐵律,凡公家的便宜,一定要占盡。這種現象計劃經濟時代有之,但于今為烈。
抗戰時期,胡適做中國駐美大使,1942年秋天離任。胡適回國前,收到當時行政院長孔祥熙一信,信中說:“有何需助,務請隨時見告”。那個年代,社會清流對孔宋兩家印象都不好,胡適也不例外,他曾在一封給陳布雷的信中直接表示過。但胡適在駐美大使任上,有一件事對孔祥熙印象極好,就是因為當時向美國借款,主要靠的是銀行家陳光甫,而孔祥熙非常配合陳光甫。胡適收到孔祥熙信后,回信說:“承問需助否,至感。弟到任之日,即將公費與俸給完全分開,公費由館員二人負責開支。四年來每有不足,均實報請部補發。弟俸給所余,足敷個人生活及次兒學費。歸國川資已請部照發,乞釋念。前經管之宣傳費下,亦尚有余款,俟將未了各項結束后,當詳報?!薄吨腥A民國史料資料叢稿·胡適任駐美大使期間往來電稿》第三輯,中華書局,1978年)
一般人都明白衣食足而知廉恥的道理,但過了這個階段,為什么很多人還沒有樹立公私觀念呢?特別是國家的公職人員,如果沒有明確的公私觀念,以后想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而降低行政成本是很難的,在這方面,據我個人觀察,近年來的社會風氣是最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