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中雜記】知青囚歌
當時知青中流行唱“文革”中禁止的《外國民歌二百首》中的歌曲,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美麗的梭羅河》等。沒想到終有一天自己會在鐵門后、鐵窗前和鐐銬下唱起這首《囚歌》了……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葛佳男 陳延舟 龍健
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有一天我正在街上漫步,突然被音響商店飄出的一陣歌聲釘在路上,那歌聲節奏緩慢而憂傷,如泣如訴,這旋律我太熟悉了,又太遙遠了,是一首什么歌?
我循著歌聲走進了音響商店。才知道,音響中放的是正在暢銷的流行歌曲《囚歌·鐵窗淚》,歌手是遲志強。
遲志強是一名在1970年代崛起的電影演員,曾經被評為“全國優秀青年演員”,紅極一時。但使他更出名的是一則新聞:“著名演員遲志強被捕判刑”——原來,他因為在南京和幾個朋友一起聚會跳“貼面舞”,在1983年的“嚴打”中被捕,隨即以“流氓罪”被判處四年監禁。這是當年轟動全國的新聞,全國正在“清除精神污染”,“貼面舞”被視為來自西方腐朽生活方式的“流氓行為”,他被街道上的“小腳偵緝隊”舉報了。
一年后遲志強被減刑釋放出獄。出獄后他東山再起,復出的方式是在歌壇亮相,而所唱的是他在獄中學會的《囚歌》。
吸引我的不是他的故事,而是他所唱的歌。我很奇怪,他1980年代在南京監獄中所學的歌曲,和我1970年代在河南許昌看守所中聽到的知青囚歌怎么那樣相似?買了一盒錄音帶,我反復地聽這《囚歌》,越聽越熟悉,一段已經遠逝的記憶隨著歌聲又飄回來……
1975年春天,看守所里突然新來了一批“知青罪犯”,大約有十來個,都是從鄭州鐵路中學插隊到許昌農村的學生。他們進來后,每個監號中住一個,成了看守所中少見的“集團犯罪人員”。我所在的監號中也進來了一個,叫邵建國,當年才二十歲出頭。
我在大學畢業后也有過四年上山下鄉的經歷,雖然和中學生們待遇不同——我們領取每月四十二元五角的“實習工資”,干活不記工分;而他們沒有工資,全靠在農村干活記工分,但是這些下鄉中學生們卻把我們當成他們的同類。
見面后邵建國立即把我稱為“哥們”,親近到無話不說的程度。在獄中無事可干,只有在哨兵巡邏過去后悄悄地聊天(這也是不允許的)。
邵建國告訴我,他們家原來在武漢,父親是鐵路工人。后來父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