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故事

一根火柴點亮油燈,半星油花煮一碗青菜,在那個最困難的年月,在那個叫大涼山的深山里,讓我感受到母愛,那么真切,那么細膩。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陳延舟 葛佳男 龍健

全家福:1952年,父親葉兆麒(時任四川樂山地區專員公署專員),母親張淑容(成都市教育局中教科長),姐姐葉延紅和我。 (葉延濱 供圖/圖)

母親去世多年了。我剛到北京不久,收到了省委干休所的電報:母病危,速回。母親生命的最后都是在醫院度過的。她得的是肺氣腫,后來發展到肺心病。每時每刻喘不上氣,最后離不了醫院里的氧氣管,只好把醫院住成了家,一住就數年。好在她算“老紅軍”,能有一間單人病房。我在成都工作的時候,每個星期天都和妻子帶著兒子去醫院陪母親。兒子一直進了北京,才知道原先他對“星期天”的認識是片面的,他一直認為“星期天就是人們上醫院看病人的日子”。我調離成都后,在外地工作的妹妹調回了成都,照顧母親。離開成都時,我感到母親的不舍,但我的調動,可以讓在外地多年教書的妹妹回到省城,母親也就鼓勵我到北京工作。

母親名叫張淑容,出生在遼寧西豐的大富商家庭,“九一八”后,只身從東北流亡到了北平,參加了“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革命起點就是“北京一二·九學生運動”。按組織部門的資歷年限計算,人們都習慣稱她“老紅軍大姐”。我離開成都,兩年間回去過一次,醫院也發過幾次病危,但都在事后才告訴我。

這封電報極短,讓我有不祥之感。收到電報,給妻子打個電話,我立即到東單的民航售票大廳,買了最近的一班飛機票,回到成都已是傍晚。從機場直接打出租到了醫院,母親已深度昏迷了,脈搏微弱。我坐到她跟前,喊她,連喊數聲,她的眼皮抖動了幾下。妹妹和妹夫說,媽總算等到你回來了。他們讓我到醫院門口小飯館吃點東西,大家都一天沒吃飯了,就留下長期陪同的阿姨守著母親,出去吃飯。還是不放心,我們匆匆吃碗面條充饑,就趕回病房。前后不到半小時,母親在我們離開時停止了呼吸。這令我深感遺憾,在她生命最后一刻,還是沒有在她身邊陪她。同時我也感到震撼,母親堅持最后一絲氣,只是要等兒子回到她身邊,聽我喊一聲:“媽,我回來了!”然后,就安詳地走了。

小時候我喜歡養小動物。養過鴿、兔、雞、貓、狗、金魚、蟋蟀還有蠶。養蠶是在剛進小學的頭兩年,說起來已是半個世紀前的事了。童年就是簡單的快樂加上簡單的憂愁。在我養蠶的日子里,我的快樂和憂愁都是蠶??葱Q吃桑是非常開心的事。蓋上一層桑葉,蠶先伸出一星兒嘴,啃出一個缺口,露出一頭,然后沙沙地啃出一大塊地盤,當它們全爬在上面來了,桑葉已被啃得只剩下葉脈了。它們一個個昂起頭,四處晃動,要吃。這副乞食的模樣給我留下很深的記憶。院子里只有一棵桑樹,不久便被各家養蠶的孩子摘光了,一到斷了糧,我就眼淚汪汪。母親沖我吵一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