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作物:真實、虛假與未知

超級雜草、自殺與基因的悄悄傳播——有關轉基因作物,哪個為真實,哪個為虛假,哪個尚屬未知的呢?2013年5月2日的《自然》雜志就這些問題進行了報道。文章認為,轉基因作物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但是對其進行污蔑也是不應當的。真理存在于兩者之間的某個位置上。

責任編輯:朱力遠 實習生 葛佳男

(南方周末資料圖)

超級雜草、自殺與基因的悄悄傳播——有關轉基因作物,哪個為真實,哪個為虛假,哪個尚屬未知的呢?2013年5月2日的《自然》雜志就這些問題進行了報道。文章認為,轉基因作物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但是對其進行污蔑也是不應當的。真理存在于兩者之間的某個位置上。

在有關轉基因食品與作物的激烈爭論中,很難判定哪些說法是具有科學根據的,哪些說法沒有證據而只是憑空猜測的。自從轉基因食品首次實施商業化運作將近20年以來,轉基因作物的種植技術引起了高度的關注。提倡者們說,轉基因作物使農業生產值增加了980多億美元,而且據估計所噴灑的殺蟲劑減少了4.73億公斤。但是,批評者們卻對轉基因作物所帶來的環境、社會和經濟影響持有懷疑態度。

研究人員、農民、活動家以及轉基因種子公司都在高調地提倡自己的觀點,但是科學數據通常并非確定的,或者甚至互相矛盾的。長期以來,復雜的真相已經被激烈的言辭所掩蓋。“有關的爭論沒有取得進展,對此我感到很失望,”荷蘭瓦赫寧恩大學研究中心的農業社會經濟學家多米尼克·格洛弗說,“至于哪些是關鍵的證據,哪些是重要的問題,雙方各執一詞,觀點不一致。”

在這里,《自然》雜志要審視三個亟待解決問題:1.轉基因作物催生了對除草劑具有抗性的“超級雜草”嗎?2.轉基因作物正在促使印度的農民自殺嗎?3.轉基因作物中的外來轉基因是否會傳播到其他植物中?這些富于爭議的案例研究表明責任是如何轉移的,謊言是如何散播的,文化上的不敏感性又是如何促使爭論激烈起來的。

轉基因作物引起超級雜草——真實。

大約五年前,佐治亞州的農業顧問杰伊·霍爾德在一個客戶的轉基因棉田里首先注意到長芒莧(Amaranthus palmeri)。對于美國東南部的農民來說,長芒莧是特別令人頭痛的植物,在吸收水分、光線和土壤養分方面能夠超過棉花,很快在田野上取得主導地位。

自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美國農民開始大范圍種植轉基因棉,這種棉花經過生物工程處理,目的是要對抗除草劑——草甘膦(glyphosate)。草甘膦的市場名稱為農達(Roundup),由密蘇里州圣路易斯市的孟山都公司生產。利用這種除草劑與作物結合的辦法很有效,直到2004年。那一年,在佐治亞州的一個縣發現了抗除草劑的長芒莧。到2011年,抗除草劑的長芒莧擴展到76個縣。“當時,已經達到如此地步:一些農民有一半棉田被這種雜草占去。”霍爾德說。

一些科學家以及一些反對轉基因作物的組織警告說:種植轉基因作物,鼓勵大量使用草甘膦,正在促使許多雜草朝著抗除草劑的方向進化。自從1996年引進抗農達的作物以來,發現了24個對草甘膦具有抗性的雜草物種。然而,不管是否種植轉基因作物,雜草對除草劑的抗性對于農民來說總是一個難題。例如,大約有64個雜草物種對除草劑莠去津(atrazine)具有抗性,而且尚無轉基因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