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四?!俊皟和笔浅赡耆说臑跬邪??
心理學研究已經表明,個人暴力與兒童養育相關,嚴酷對待兒童,使兒童心理受創,他們成人后會運用暴力形式試圖“雪洗”童年陰影。童年史家指出,“普通德國人”在戰爭中的作為,跟他們兒童期養育過程中受到的極端創傷心理相關。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王津
性侵兒童心理受創,他們成人后會運用暴力形式試圖“雪洗”童年陰影
2011年,捷克影片《利迪策》全球上映,再一次將人們的目光引向布拉格西北的這個捷克村莊。利迪策村是14世紀便有記載的中世紀村莊,風光秀麗,景色宜人,但1942年6月10日,納粹血洗利迪策,成為這個村莊的夢魘。從清晨開始,焚毀村莊射殺成人和16歲以上的青少年。除9名兒童被認為血統純正可經“馴化”為純種“德國人”而送往德國育兒處受訓外,其他女性和另105名兒童皆被轉往集中營。這些孩子,只有17人幸存。利迪策村事件因而成為對人類歷史“殘酷”一詞必不可少的注腳。
戰后,世界各地出現許多新命名的“利迪策”來銘記“消失”的利迪策村。人們也沒有忘記,戰爭從未讓兒童走開,因此在利迪策村原址矗立起兒童群雕,紀念死去的兒童,并提醒成人關注兒童問題。
戰爭史家一直困惑于如何有效解釋現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